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躺平心态背后的积极心理学解析:一种应对压力的自我保护机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躺平心态背后的积极心理学解析:一种应对压力的自我保护机制

引用
知乎
9
来源
1.
https://zhuanlan.zhihu.com/p/404408616
2.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99994-1290106.html?mobile=1
3.
http://wjw.hubei.gov.cn/bmdt/ztzl/fkxxgzbdgrfyyq/jkkp/202106/t20210607_3582503.shtml
4.
https://image.hanspub.org/Html/7-1134424_82491.htm
5.
https://journal.psych.ac.cn/xlkxjz/CN/10.3724/SP.J.1042.2024.01057
6.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75374
7.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78099
8.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4689
9.
https://hfri.phbs.pku.edu.cn/info/1731/14861.htm

“躺平”这个词,最近几年在年轻人中火了起来。它最早源于日本的“低欲望社会”现象,后来传入中国,迅速成为网络热词。根据《2021年中国青年心态调查报告》显示,超过60%的受访青年表示有躺平倾向,其中10%的人表示“已经躺平”。

躺平真的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吗?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事情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

躺平心态的心理学解读

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宋崇升将躺平分为三种类型:

  1. 口头说说型:大多数人只是赶时髦,发泄一下情绪,并不会真的躺平。
  2. 短暂休整型:遇到事业发展瓶颈时,选择低水平维持现状,给自己一个休整期。
  3. 社会适应不良型:少数压力特别大的年轻人,无法在城市立足又不愿回家,选择做零工维持生计。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躺平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个体面临持续的压力和挫折时,会产生一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躺平就是一种应对这种无助感的方式,它帮助人们暂时放下焦虑,重新审视自我。

躺平背后的社会压力

躺平现象的兴起,与当前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根据《2021年中国青年心态调查报告》,超过70%的受访青年表示感到生活压力大,其中住房、就业和教育是主要压力源。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躺平成为一种无奈的选择。正如一位80后受访者所说:“为人父母、子女都希望父母有个幸福的晚年,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幸福的未来,为了这一切,我们不得不奋力向前跑。”

如何在躺平与奋斗之间找到平衡

虽然躺平可以作为一种暂时的应对机制,但长期躺平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应该在躺平与奋斗之间找到平衡点。

  1. 设定合理目标:不要好高骛远,设定可实现的短期目标,逐步积累成就感。
  2. 培养积极心态: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培养感恩的心态。
  3.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关系,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4. 适时调整人生规划:如果发现当前道路不适合自己,及时调整方向,不要硬扛。

呼吁建立更健康的社会环境

躺平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它不仅是个人选择的结果,更是社会压力的产物。因此,解决躺平问题,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正如一位专家所说:“我们必须对‘躺平’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理性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的社会制度,营造公正的社会环境,重塑积极向上、拼搏向上的时代精神。”

躺平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出发的起点。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学会适时躺平,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但真正的幸福,永远属于那些在躺平后还能重新站起来的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