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师严修》:一部展现教育救国精神的史诗力作
《一代人师严修》:一部展现教育救国精神的史诗力作
2024年9月10日,一部承载着百年教育精神的电影《一代人师严修》在全国上映。作为纪念南开中学建校120周年、南开大学建校105周年的献礼之作,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历史传记片,更是一曲教育救国的赞歌。
电影:教育救国的史诗
电影《一代人师严修》以晚清时期为背景,讲述了著名爱国教育家、南开校父严修先生,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创办南开系列学校的生平伟业。影片通过严谨的历史考证和细腻的情感刻画,展现了严修先生舍家兴学、推进教育革新的艰难历程。
杨静儿:演绎历史的温度
在影片中,实力派演员杨静儿以其精湛的演技,成功塑造了一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虽然具体角色信息未被披露,但根据剧情简介和演员表,她应该饰演了剧中的重要角色。杨静儿以其扎实的演技和对角色深入的理解,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历史人物。
严修:教育救国的先驱
严修(1860-1929),字范孙,直隶天津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学者。他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自幼接受传统教育,1882年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士,后入清翰林院任职。严修不同于一般的封建官吏,他积极倡导新式教育,曾以奏请光绪帝开设“经济特科”借以改革科举制度而传名于世。
1898年,严修辞官返乡,在天津创办“严氏家馆”,聘请张伯苓主讲西学。1904年,他与张伯苓决定将严氏家馆和王氏家馆合并,筹设私立敬业中学堂,这便是南开学校的前身。严修作为校董,不仅以个人财力、物力资助学校发展,而且在教育思想和办学方向上对南开也有很大影响。
严修的教育理念超前而务实。他认为,旧的教育口不离诗书,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言行不一,学用脱节,主张废除科举制度,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实用人才。他提出的“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方针,与如今南开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一脉相承。
观众:共鸣与感动
电影《一代人师严修》自上映以来,获得了观众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在豆瓣平台上,许多观众表示,电影不仅还原了历史场景,更展现了严修先生的教育理念和爱国精神。有观众评价道:“影片中,严修先生极力保护在‘五四运动’中被抓捕的爱国学生,成立‘范孙奖学金’资助周恩来总理赴法留学,虽不提‘爱国’,但一步一脚印都是为了‘复兴我中华’。”
在天津、深圳、北京等地举办的南开校友点映专场中,许多南开校友表示:“因为场景非常的还原,所以感觉像是亲历了一遍母校从无到有,再到如今桃李满天下的历程,非常的激动。”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也表示:“严修先生作为近代爱国教育家的杰出代表,他的精神与我们如今强调的‘教育家精神’是高度一致的。”
在当今这个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时代,严修先生的教育理念和爱国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一位观众所说:“今天的中国,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今天的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已是题中应有之义。”
《一代人师严修》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力量,也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希望。在第四十个教师节之际,这部电影无疑是对所有教育工作者最好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