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百年工业遗产变身网红打卡地:从废弃厂房到文化新地标
秦皇岛百年工业遗产变身网红打卡地:从废弃厂房到文化新地标
秦皇岛,这座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港口城市,正以其独特的工业遗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其中,始建于1928年的南山电厂和1911年的开滦矿务局高级员司俱乐部,经过保护性开发,如今已成为热门文化旅游景点。
南山电厂:从废弃厂房到电力博物馆
南山电厂,又名秦皇岛电力博物馆,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东港路60号。这座始建于1928年的巴洛克风格建筑,曾是英国人为掠夺资源而建的发电站,最初设计用于满足港口电力机车运输和耀华玻璃厂用电需求。电厂建筑面积2110余平方米,配备两台1000千瓦发电机,年发电量达298.8万度。
1940年,日军占领期间,又从日本移来一台1500瓦旧发电机。抗战胜利后,电厂由国民党资委会接收,直至1948年秦皇岛解放前夕,国民党53军企图炸毁电厂,幸得地下党和工人护港队保护,仅留下两个弹坑。
1966年,南山电厂完成历史使命,停止运行。2013年,这栋承载着电力发展历史的建筑被定为国家A级文物保护单位。随后,电力公司联合文保部门启动“百年秦电”历史传承文化项目,对楼体进行抢救性修缮,将其改造为秦皇岛电力博物馆。
博物馆占地面积44320.41平方米,建筑面积2110.46平方米,布展面积1923.84平方米。馆内分为五个展区:中国电力发展概况、京津唐电网发展概况、秦皇岛电力发展概况、社会责任展区和秦皇岛老照片展区。馆藏各类实物、史料、图片7000余件,全面展示了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
开滦矿务局高级员司俱乐部:港口文化的见证者
开滦矿务局高级员司俱乐部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南山街2号,是秦皇岛港口博物馆的核心展区。这座始建于1911年的建筑,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物馆以秦皇岛港发展史为基本脉络,分为港口起源、古代碣石港、近代自开港和现代枢纽港四大主题展区。馆内不仅展示了秦皇岛港从古代渔港到现代国际枢纽港的变迁历程,还通过丰富的展品和互动体验,让游客深入了解港口文化和历史。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秦皇岛的工业遗产保护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除了南山电厂和开滦矿务局高级员司俱乐部,秦皇岛港口近代建筑群还包括南栈房、老船坞、京奉铁路桥等21处优秀近代工业遗产。
近年来,秦皇岛市编制了《秦皇岛港口近代建筑群保护规划》,全面启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老船坞被改造为海誓花园婚庆小院,南栈房则成为“西港规划展”和“世纪之门”展览的举办地。这些改造项目在保留建筑原貌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功能和活力,使其成为兼具文化展示、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的多功能空间。
秦皇岛的工业遗产保护工作不仅保留了城市的历史记忆,也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新的文化体验场所。这些百年建筑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秦皇岛独特的城市名片。
未来展望
秦皇岛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仍在持续进行中。随着西港搬迁改造项目的推进,更多工业遗产将得到保护和开发。未来,秦皇岛将建设具有港城特色的高品位文化功能区,进一步提升工业遗产对城市文化的贡献度和社会影响力。
秦皇岛的百年工业遗产,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也展现了秦皇岛在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方面的创新实践。这些历史建筑不仅成为了网红打卡地,更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