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下的可可托海:从矿区到5A景区的蝶变之路
党建引领下的可可托海:从矿区到5A景区的蝶变之路
2023年,新疆可可托海景区迎来历史性突破:夏季入园人数首次突破百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可可托海景区的吸引力,更折射出党建引领下旅游发展的显著成效。
党建引领:理念创新与文化传承
可可托海景区的发展,离不开党建工作的有力支撑。作为景区的投资主体,新疆远方旅游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就确立了“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的发展理念。公司董事长刘秀丽表示:“我们始终坚信‘我不负青山,青山不负我’,靠着这样的信念,‘拿金子换风景,用风景创造企业价值’不仅成了远方旅游公司的发展引擎。”
在党建引领下,可可托海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景区内的三号矿脉,曾为新中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如今已成为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通过党建活动和企业文化建设,景区不仅提升了员工的服务意识,更将红色文化融入旅游产品,开发了多条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如“爱在可可托海红色文化二日游”等。
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完善与产品创新
随着游客量的激增,可可托海镇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2021年,这个常住人口仅2000余人的小镇首次安装了红绿灯。景区内140余辆区间车从早到晚循环载客,主干道上警力不足时甚至需要增设红绿灯来疏导交通。
在产品创新方面,可可托海已从单一的观光旅游转型升级为集休闲度假、特种旅游、科普考察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景区不仅打造了白桦林休闲体验区、海蓝星空国际自驾游营地等精品项目,还推出了“牧羊人家访”“恰秀盛宴”等体验性项目,以及“可可托海非遗文化集市”等文旅演艺活动,丰富了景区业态和产品。
民生改善:带动当地发展与就业
可可托海的旅游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自2013年被确定为独立工矿区试点以来,镇区供排水、供暖、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新增供热面积9万平方米,新增日处理垃圾能力40吨。同时,景区还积极扶持牧家乐和家庭宾馆,通过“互联网+供给”的电商平台,将当地产品与游客需求无缝对接。
数据显示,全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从2013年的6000元增长到2020年的20000多元,参与到旅游产业的城镇居民仅靠旅游经营,人均收入就突破3.5万元,旅游业已成为惠及民生的支柱产业。
未来展望:持续创新与绿色发展
面对新起点,可可托海景区并未满足于现状。2024年,景区将重点建设和提升十余个精品项目,包括宝石洞文化旅游区、朔涅克峡谷森林旅游区等。同时,景区还将策划举办第二届新疆文化和旅游爱心工程、新疆首届山地定向探险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新疆远方旅游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耿欣表示:“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秉持灵活、创新与共创的发展理念,跳出景区向社区、跳出目的地向创新地、跳出可可托海向新蓝海。通过与各方的合作和创新实践,推动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可可托海的实践证明,党建引领不仅能够推动旅游发展,更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未来,随着更多精品项目的落地和创新活动的开展,可可托海必将成为世界级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冰雪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