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洛因冰毒泛滥:吸毒者回归路难
海洛因冰毒泛滥:吸毒者回归路难
“金三角”地区向中国渗透的海洛因和冰毒片剂数量巨大,2019年中国破获毒品犯罪案件8.3万起,抓获嫌疑人11.3万名,缴获各类毒品65.1吨。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揭示了海洛因、冰毒等新型毒品在中国泛滥的严峻形势。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毒品不仅成瘾性强、危害极大,还导致复吸率高达90%以上,使得吸毒人员回归社会面临重重困境。
戒断之难:心理依赖是最大障碍
“一旦沾染毒品后,体内就会产生大量化学反应,神经元就会误以为可以通过身体外的物质进行止痛,此时,神经系统不再主动生产内啡肽。当不吸毒时,就会感觉自己身体每一寸肌肤都有1000只蚂蚁在咬,这种痛觉会伴随一世。” 这是来自一位戒毒者的亲身描述,道出了毒品成瘾的可怕之处。
据统计,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达105万人次,复吸率高达85%以上。戒毒者脱毒后3个月复吸率更是高达86%-98%。为什么戒断如此困难?心理学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奥秘。
毒品带来的强烈快感和情绪体验,会在大脑中形成深刻的记忆。即使在生理戒毒完成后,这种对毒品的情绪渴望仍会持续存在,并在遇到压力或诱惑时被重新激活。正如一位戒毒者所说:“这种渴望大大超过对毒品戒断时生理反应发生的恐怖程度,为了追求心理体验,许多戒毒者即使是在没有暗示物的情况,也会沉溺在想入非非中而不能自拔。”
回归之困:制度排斥与社会歧视
即便成功戒断毒品,吸毒人员在重返社会时仍面临重重困境。就业歧视、人际交往排斥、婚姻家庭破裂等问题,犹如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大部分刚走出戒毒所的吸毒人员都是一穷二白的,家中的财产和亲友的信任早已被他们挥霍一空,加上多次的强戒经历他们早已和现实社会脱节,不仅没有劳动技能,而且加上吸毒者身份标签,很难找到工作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这是来自一线禁毒工作者的观察,真实反映了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时的艰难处境。
家庭支持的缺失,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困境。许多家庭对戒毒者感到绝望,采取放弃或不闻不问的态度。甚至有案例显示,解戒人员的母亲因无法忍受其反复吸毒,选择报警举报儿子复吸。这种家庭关系的破裂,使得戒毒者在面对社会压力时,失去了最重要的情感支柱。
创新治理:中国禁毒的智慧与担当
面对严峻的毒品形势,中国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模式,构建了涵盖毒品预防教育、戒毒康复、制毒物品管控等环节的“六全”治理体系。这一系统性工程,不仅关注毒品问题的表层治理,更注重从源头预防和根本解决。
中国在国际禁毒合作中也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作为全球首个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和合成大麻素类物质的国家,中国为全球毒品问题治理贡献了重要经验。通过双边、多边和区域机制,中国积极推动禁毒合作的机制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毒品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要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更要关注戒毒人员的康复和回归。这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家庭、社区和每一个人的共同参与。让我们携手行动,为戒毒人员创造一个包容、理解、支持的社会环境,帮助他们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