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沿江高铁背后的科技大揭秘!
北沿江高铁背后的科技大揭秘!
2022年9月,沪渝蓉高铁(北沿江高铁)江苏段正式开工建设。这条全长36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线路,不仅将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力,更因其多项世界领先的工程技术而备受瞩目。
“南隧北桥”:世界级工程的双重挑战
北沿江高铁过江段采用“南隧北桥”的设计方案,即崇太长江隧道和崇启公铁长江大桥。这一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国在高速铁路越江通道建设上的最新科技成果。
崇太长江隧道:智能建造引领未来
崇太长江隧道全长14.25公里,其中盾构段长13.2公里,是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隧道(盾构直径15.4米)。该隧道的建设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包含九大智能建造技术:
- 智能感知:实现地质感知和隧道结构感知
- 智能设计:自主研发数字化智能化设计软件
- 智能预制:推进传统隧道预制混凝土结构件自动化生产
- 智能掘进:实现“有人值守、无人动手”的安全平稳自主掘进
这一技术体系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工程施工效率和建设质量,更标志着中国盾构隧道进入智能建造新阶段。
崇启公铁长江大桥: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
崇启公铁长江大桥全长4.09公里,主跨400米,是世界最大跨度双塔双索面公铁两用无砟轨道斜拉桥。大桥采用双层布置,上层为双向6车道公路,下层为双线高速铁路+双线城际铁路。
大桥建设过程中,4号主塔墩钢围堰的安装堪称工程亮点。该钢围堰设计为非标准圆端型双壁钢套箱结构,长72.7米,宽47.45米,高24.68米,总重约2650吨,相当于一座占地达8个篮球场的9层楼房。其安装过程克服了长江入海口不规则半日潮流速大的挑战,展现了中国在大型桥梁建设中的技术实力。
创新不止:多项关键技术突破
除了两大控制性工程,北沿江高铁全线还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
- 启东特大桥跨新三和港连续刚构拱顺利合龙
- 泰州段最大跨度连续梁合龙
- 南京江北制梁场首片简支T型梁预制成功
- 扬州东站区域进入桥面施工阶段
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高铁的速度和安全性,也为未来更多类似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高铁过江不减速”:从梦想照进现实
北沿江高铁的建设,最大的亮点在于实现了“高铁过江不减速”。这一突破性成就,不仅大幅缩短了上海至南京的运行时间,更标志着中国高铁技术迈上了新台阶。
北沿江高铁预计将于2027年建成通车,届时将首次实现高铁穿越长江不减速的壮举,结束崇明岛不通高铁的历史,在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间建起一条快速新通道,对优化沿长江地区铁路网布局、服务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