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警察教你如何识破冒充骗局!
真警察教你如何识破冒充骗局!
2020年7月,某大学教授李某接到一个自称是“通讯管理局”的电话,对方声称李某名下的手机存在发送大量诈骗短信的情况,要对其手机卡进行强制性停机。在李某否认后,对方说可能是个人信息被他人冒用,并声称“通讯管理局”与“公安局”有合作机制,可以把电话直接转接到 “上海市公安局”。随后,一名“民警”接电话并告知李某其名下某张银行卡涉嫌帮助某犯罪团伙洗钱,要求李某配合“警方”工作接受调查。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李某按照对方要求,告知了自己的银行账户卡号、密码等信息。直到反诈中心发现此情况及时劝阻,李某这才恍然大悟。
这起案件揭示了冒充警察诈骗的典型手法。这类诈骗之所以屡屡得逞,是因为骗子精心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诈骗流程,让人防不胜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骗子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将受害者引入陷阱的。
骗子的套路:四步让你入坑
建立信任,吸引被骗事主:骗子通常会冒充通信管理局、卫健委、疾控中心等国家单位与事主进行沟通联系。他们会告知一些涉及事主个人利益受损的情况,如“手机卡被停机”、“个人信息泄露”等,并能准确说出事主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证件号码、家庭住址等,以此来获取信任。当受害者提出质疑时,骗子会声称可以将电话转接到“公安机关”进行处理。
树立权威,震慑事主:当所谓的“公安机关”与事主联系后,“民警”会先了解事主一些基本情况,然后会明确告知事主就是涉及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用突如其来的言语震慑住事主。
深度洗脑,控制住事主:骗子会不断变换身份,利用不同的道具、话术告知事主存在犯罪行为。让事主相信自己确实涉嫌案件,并且如果想洗罪名必须配合“公检法”机关的调查。
转账汇款,榨干事主的资金:在事主被控制住后,对方就会要求事主进行转账汇款,将资金转入“公安机关”的“安全账户”或者盗刷事主资金,有的甚至还会要求事主到贷款公司进行贷款或者抵押,之后再将这些资金转给骗子。
真警察办案流程
那么,真正的警察是如何办案的呢?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会严格遵循以下程序:
拘传:需要拘传的,应当填写呈请拘传报告书,并附有关材料,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取保候审:公安机关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
-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
传唤和讯问:需要传唤违法嫌疑人接受调查的,经公安派出所、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办案部门或者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负责人批准,使用传唤证传唤。对现场发现的违法嫌疑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并在询问笔录中注明违法嫌疑人到案经过、到案时间和离开时间。
如何识破骗局
保持警惕:遇到自称是警察的人,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轻易相信。真正的警察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更不会要求你转账汇款。
核实身份:如果对方声称是警察,可以要求其提供警官证等身份证明,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其身份。也可以直接拨打110进行咨询。
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密码等。真正的警察不会要求你提供这些信息。
不轻信“安全账户”:公检法机关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凡是要求把钱转入“安全账户”的都是骗子。
安装反诈软件:可以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通过“身份验真”模块,要求做笔录的“民警”进行身份验证。
及时报警:如果发现被骗,要立即报警,并保存好相关证据,如通话记录、短信、银行流水等。
冒充警察诈骗不仅损害了个人的财产安全,也严重影响了警察的形象和公信力。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不给骗子可乘之机。同时,也要提醒身边的亲友,特别是老年人,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要轻易转账汇款。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这类诈骗案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