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如何破解空巢老人的孤独困境?
刘勇:如何破解空巢老人的孤独困境?
“空巢老人”这一词汇,近年来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其中空巢老人占比超过50%。这一数据背后,是一个个孤独的身影和渴望关爱的心灵。
“子女外出务工,老人独自在家,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尤为普遍。”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刘勇表示,空巢老人面临的不仅是生活上的不便,更是精神上的孤独。一项调查显示,约60%的空巢老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10%-20%需要医学干预。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刘勇认为,缓解空巢老人的孤独感,需要家庭、社区和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在家庭层面,子女的关爱是最直接有效的缓解方式。刘勇建议,即便不能经常回家,也要保持定期的电话或视频联系,让老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他提到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很多老人并不在意子女能给予多少物质帮助,他们更渴望的是精神上的陪伴和交流。”
社区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以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清名桥街道古运苑社区为例,该社区推出的“春蚕·时光里”就业服务站项目,不仅为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更为社区内的空巢老人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和精神上的慰藉。该项目通过组织家政培训,让失业人员掌握护理技能,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实现了双赢。
在个人层面,刘勇鼓励空巢老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兴趣爱好。他提到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的“阜城嫂”项目,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让大龄妇女掌握月嫂、养老护理等技能,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也让她们在工作中找到了人生价值。
此外,刘勇还建议老人保持学习状态,通过上老年大学、参加兴趣小组等方式,不断充实自己。他强调:“学习不仅能延缓大脑衰老,还能让老人在与他人交流中找到归属感。”
面对未来,刘勇呼吁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他建议政府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投入,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形成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他还强调,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家庭的关爱永远是老人最需要的。“我们每个人都终将老去,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未来的自己。”
关爱空巢老人,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用实际行动温暖那些孤独的心灵,让“空巢”不再“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