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种菜、做饭、皮雕……乌鲁木齐这些学校的劳动课火出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种菜、做饭、皮雕……乌鲁木齐这些学校的劳动课火出圈

引用
1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n/2024-05-28/detail-inawtzvw1658134.d.html

2022年,劳动课正式成为我国中小学的独立课程。近日,记者走进乌鲁木齐市多所学校,探访当地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情况。

种植蔬菜花卉、烹饪传统菜肴、家务整理收纳……天气渐好,校园里的小菜园开始松土、播种。

劳动课上“泥土香”

土豆是如何种植的、白菜多久浇一次水?7岁的巩书维都知道。

巩书维在市第88小学读一年级,学校操场一侧有块长15米、宽3米的菜园,是孩子最爱的“田间课堂”。学校分年级认领了“迷你责任田”,这边西葫芦刚丰收,那边的黄瓜苗又要搭架盘蔓了。

劳动课上老师带着大家学习种植技巧,巩书维课间也经常跑来看看地里的土豆、黄瓜、辣椒、白菜、西红柿……

该校的教导处主任尚昶宏介绍,“田间课堂”根据四季时令,种植蔬菜或农作物,同学们根据分工进行日常的浇水、捉虫、施肥等养护管理。接下来,学校还会每年举办采摘节,分享劳动成果。


在乌鲁木齐市第88小学,孩子们正在田间课堂学习劳动。记者向雅祺摄

最近市第79小学教育集团西环北路校区(市第134小学)举行第二届科技节“劳动花圃·轮胎种植”启行园体验活动。

校园里建了“石榴籽劳动实践基地”,孩子们动手彩绘了12个轮胎划分出各种植被的“家”,和家长们一起种植了棉花、矢车菊、格桑花、白菜、蒜苗等蔬菜花卉。

市第79小学教育集团西环北路校区(市第134小学)副校长孙新红说,学校开辟种植园及花圃,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农业生产劳动。此外,每学期末定期举办校园劳动节,采摘种植的蔬菜后,再跟着老师学烹饪,充满“泥土香”的课堂学生都很喜欢。

劳动教育不只有“泥土”

劳动教育有“泥土”还要“破土”,挖掘新内涵、新载体,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

27日下午,市第13小学的皮雕社团课上,学生们正在学做皮质钥匙包。

打边、上色、打磨、缝线……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每道工序都一丝不苟,教室里安静的只有敲击声、打磨声。

近年来,市第13小学探索开设了14门与劳动教育相关的社团课程,涵盖创意画、皮雕、编织、中国结制作等内容,确保小学阶段每一个孩子都有针对性地锻炼动手能力。

该校的教务科主任姜蓓蓓介绍,皮雕课程就将美育与劳动教育进行了融合。创作需经过起稿、上色、打磨等多道工序,整个创作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细心、耐心和创新能力。

劳动教育也是生活教育,一些学校将劳动内化成生活的习惯,同时以劳动为纽带,把家长拉入家庭教育的轨道中来。

赖女士的儿子在市第一小学读五年级,每到周末他都会掌勺“露一手”,给家人做西红柿炒鸡蛋、清炒油麦菜、可乐鸡翅等。


5月27日,放学后,市第1小学5年级(4)班的韩一鸣正在家里和面蒸馒头。记者向雅祺摄

市第13中学(河马泉校区)主张“劳动教育+家务”,鼓励家长放手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

今年7岁的孙箐岩是市第13中学(河马泉校区)一年级(1)班的学生,不仅会煮鸡蛋、煮面条、蒸米饭,还把两盆多肉植物照顾得很好,周末经常和妈妈一起收纳家里的物品。

“生活即教育,家长也是好老师,将劳动的种子种进家庭的土壤里,孩子学会尊重父母所从事的劳动。”市第13中学(河马泉校区)校长张敏说,很多学生在劳动中学会感恩。比如国际劳动妇女节时,孩子们主动给妈妈做贺卡,平时也主动收拾家务,整理归纳。

张敏说,劳动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教育,在劳动中发掘对孩子有价值的东西,将劳动真正融入生活,让学生未来能在社会上更好地立足,才是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