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取消无卡存取款功能:你的钱包还安全吗?
银行取消无卡存取款功能:你的钱包还安全吗?
近日,多家银行相继宣布对无卡存取款业务进行调整,这一变化不仅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反映了银行业在技术与安全之间的艰难取舍。
多家银行取消无卡存取款功能
5月21日,交通银行发布公告称,将于5月24日起停止个人手机银行中无卡取款功能中的预约取款服务。客户仍可通过该行智能机具办理有卡取款、扫码取款或前往该行营业网点办理取款业务。
据悉,除了交通银行以外,5月份宣布调整无卡取款服务的还有农业银行、中信银行等。此外,一段时间以来,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也在不同程度上对无存卡取款服务进行了调整。
安全隐患是主因
对于此次调整,多家银行在公告中表示,是基于优化金融服务、风险管理、成本、效率等方面的考量。业内人士认为,部分无卡存取款业务天然存在难以准确识别取款人身份等缺陷,会加大银行监控的难度。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在当前电信与网络诈骗频发的背景下,无卡取款业务可能成为不法分子实施犯罪活动的工具。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无卡取款依赖动态密码、短信验证码等身份验证手段,但这些信息容易通过钓鱼网站、木马程序或社交软件被窃取,导致资金被盗。此外,无卡取款功能还可能被用于洗钱或转移非法资金,且银行难以追踪真实交易者身份。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李楠指出,动态密码的技术漏洞很大,银行收紧无卡取现金业务主要是出于风控要求。“我国正在开展反电诈、反洗钱活动,现金是最常见的洗钱通道,正常的大额取现需要合理用途、本人操作这是反洗钱的基本要求,而频繁无卡取现具有明显的洗钱特征。收紧无卡取现,这是银行跟进反洗钱要求,同时也是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各家银行预计会快速跟进。”
用户影响与替代方案
虽然“无卡取款功能”被取消,但上述银行表示,客户仍可通过读卡取款、扫码取款、刷脸取款等方式,或持银行卡前往现金自助设备、营业网点办理现金提取相关业务。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表示,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银行为持卡人提供了多样化的取款方式,但消费者在使用时应注意安全性等问题。银行取消无卡取款业务旨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降低运营成本,特别是对于中小银行而言,收紧无卡取款业务有助于降低运营风险和成本,将资源集中于主流业务。
杜阳表示,中小银行停办或收紧无卡取款业务对用户的影响总体可控。随着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升,用户将逐渐适应新的服务方式。银行可以通过推广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数字化平台,帮助用户顺利过渡到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同时提升智能柜员机、智能存款机等设备的功能,以弥补无卡取款和存款功能的缺失。
未来趋势:安全与便利的平衡
“未来,随着用户身份识别技术的进步,实体卡的不可替代性会越来越小,无卡操作会逐渐成为主流。”薛洪言表示,只要在业务办理环节做好用户身份识别工作,无卡操作就是安全可行的。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预测,后续会有更多银行跟进调整无卡存取款业务,“银行存取款业务应以安全性为主,同时满足身份验证且遵守时空统一等原则”。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未来方向主要为数字化转型驱动单位时间业务完成量快速上升、投资理财产品的精准营销以及与各行业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带来的盈利能力、风控能力的大幅提升。近年来,我国颁布多项金融科技、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政策文件,推进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同时进一步增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