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瓶糖被曝安全隐患,小学生家长需警惕!
蜡瓶糖被曝安全隐患,小学生家长需警惕!
近日,一种名为“蜡瓶糖”的网红零食在小学生群体中走红。这种糖果以其独特的造型和新奇的口感迅速成为校园周边的热销产品。然而,其安全性问题也引发了广泛关注。东南网记者调查发现,部分“蜡瓶糖”包装上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号,且存在诸多食品安全隐患。
蜡瓶糖的流行与安全隐患
“蜡瓶糖”以其颜色繁多、造型各异的外观和新奇的口感在社交媒体及短视频直播平台上颇为流行。这种糖果主要由蜂蜡外壳和内部的糖浆组成,食用时需要反复咀嚼外壳,吸食内部的糖浆,但不能吞咽。
然而,这种看似新奇有趣的零食却暗藏风险。据多家媒体报道,部分蜡瓶糖产品经检测含有致癌物质多环芳烃。这种物质具有累积性,长期摄入会增加患癌风险。此外,许多产品缺乏必要的生产信息,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
一位家长反映,她在某电商平台上购买的蜡瓶糖到货后发现包装袋上没有生产厂商和配料表等信息,还有一股很重的化学味道,不敢给孩子食用。这种现象并非个例,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学校周边店铺销售的蜡瓶糖都存在类似问题。
监管行动与专家观点
针对蜡瓶糖存在的安全问题,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已采取行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6户存在销售“三无”蜡瓶糖的行为,已当场责令下架。江西省安福县市场监管局也对校园周边超市、小卖部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排查违规经营行为。
食品工程博士、科普作家云无心指出,虽然蜂蜡本身可以作为食品原料使用,但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大量违法的“三无产品”,这些产品的原料是否合格、是否符合安全标准都存在疑问。他呼吁监管部门应立即行动,加强对这类产品的监管。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范志红提醒家长,对于网红儿童零食要避免盲目跟风。蜡瓶糖属于新品类,目前缺乏相关质量标准和调查数据,很难说具体会对健康造成哪些影响。这些彩色糖果中的色素成分是什么、是否过多,也亟待规范管理。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则认为,这些食品大部分没有国标支持,没有详细的配料组成,也没有风险提示,基本上属于违法违规的“三无产品”。很多孩子缺乏食品安全意识,因此不能任其游离在“监管之外”。
消费建议
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零食,家长应该如何为孩子把好食品安全关?专家建议,选购零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正规渠道:优先考虑大型商超和知名品牌,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三无产品”。
查看产品信息:注意检查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生产厂商、许可证等信息是否齐全。
关注成分安全:尽量选择添加剂少、糖分低的产品,避免长期食用高糖高添加剂的零食。
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引导孩子合理安排饮食,减少零食摄入,多吃新鲜蔬果和健康食品。
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帮助孩子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学会辨别食品质量,避免盲目跟风。
儿童零食的安全问题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学校、监管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家长应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注孩子饮食健康,与孩子一起挑选健康、安全的食品,而不是放任孩子单纯追求新奇。同时,学校可以为家长们开课专门学习国家的零食指南,引导孩子选择健康零食。与此同时,家长要学会阅读食品标签,通过成分表了解产品的营养价值。可以经常性更换食谱,注意食物多样,引导孩子吃好正餐,这样也能帮助减少零食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