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紫阳街上的"江南第一秤":百年老店的传承与创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紫阳街上的"江南第一秤":百年老店的传承与创新

引用
搜狐
10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62661293_126368
2.
https://www.sohu.com/a/562879511_115776
3.
https://www.sohu.com/a/286050211_107726
4.
https://yunfeng.zju.edu.cn/on/2018/0305/c53545a1841478/page.htm
5.
https://www.xepaper.com/lhkd/h5/html5/2024-03/20/content_143758_17201103.htm
6.
https://tz.zjol.com.cn/tzxw/202307/t20230711_25956945.shtml
7.
https://tz.zjol.com.cn/07tztk/system/2018/01/08/030624986.shtml
8.
http://cnzx.cncn.gov.cn/art/2023/3/28/art_1302240_58827496.html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329/20/2369606_546347339.shtml
10.
https://www.linhai.gov.cn/art/2021/11/30/art_1229599700_3758210.html

在浙江台州临海市的紫阳街上,有一家百年老店——蔡永利秤店。这里不仅见证了中国计量工具的发展历程,更承载着中国传统工艺的匠心精神。走进这家有着160多年历史的老店,你会被一根长约3.5米、重达12.5公斤的巨型杆秤所震撼,这便是被誉为"江南第一秤"的杰作。

01

五代传承,匠心独运

蔡永利秤店的故事要从1861年说起。创始人蔡永利在紫阳街上开设了这家秤店,从此开始了五代人的传承之路。从第一代蔡永利到如今的第五代传人蔡雪贞,这家老店见证了中国计量工具从木杆秤到机械秤再到电子秤的演变历程。

02

精湛工艺,精益求精

制作一根传统的木杆秤,需要经过定秤杆、打光、镪秤杆、衡定刻度、打秤花、钉秤花、压秤花等七道主要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每一根秤杆都选用印度尼西亚进口的优质木材,经过削、刨、磨、镪、钉等多种传统工艺的精良制作,才能呈现出最终的完美形态。

03

创新求变,文化传承

面对电子秤的普及,蔡雪贞师傅并没有固守传统,而是积极创新。她设计并制作了"十二生肖平安秤"、"三面无私公平秤"、"福禄寿星十六两"等工艺秤,将秤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开发出适合旅游市场的纪念品。这些创新不仅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生,更赋予了秤以新的文化内涵。

04

传承困境,未来可期

尽管蔡雪贞师傅努力传承这门手艺,但现实的困境不容忽视。年轻一代对传统工艺的兴趣不高,加上电子秤的普及,传统杆秤的市场需求日益减少。作为唯一的传承人,蔡师傅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难题。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收徒传艺、开设研学课程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这门传统工艺。

05

文化价值,历久弥新

杆秤不仅仅是一个称重工具,它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古时的"十六两一斤"到现在的公斤制,从秤砣的石头到铁铸,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中国计量史的变迁。而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是象征着公平、公正,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6

结语

在紫阳街上,蔡永利秤店不仅是百年老店的见证,更是中国传统工艺的守护者。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文化遗产不是被封存的古董,而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的匠心精神。正如蔡雪贞师傅所说:"只要我还做得动,这杆秤,我就会一直做下去。"这份执着与坚守,正是中国传统工艺得以延续的希望所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