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探访壮族土司府:来宾的文化宝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探访壮族土司府:来宾的文化宝藏

引用
澎湃
11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395016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E%AB%E6%B0%8F%E5%9C%9F%E5%8F%B8%E8%A1%99%E7%BD%B2/197920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3%AE%E6%97%8F%E5%9C%9F%E5%8F%B8%E5%88%B6%E5%BA%A6/7002161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E%AB%E5%9C%9F%E5%8F%B8%E8%A1%99%E7%BD%B2/649609
5.
http://www.laibin.gov.cn/zjlb/lbmp/t16443565.shtml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E%AB%E5%9C%9F%E5%8F%B8%E8%A1%99%E7%BD%B2
7.
https://xianxiao.ssap.com.cn/catalog/4379086.html
8.
https://www.mct.gov.cn/gtb/index.jsp?url=https://www.mct.gov.cn/preview/special/9160/llxl/202009/t20200923_875345.htm
9.
http://m.minwang.com.cn/mzwhzyk/674771/689918/689920/805029/index.html
10.
http://iwaas.cssn.cn/was5/web/search?page=805&channelid=291993&perpage=10&outlinepage=10
11.
http://www.daxin.gov.cn/lszt/qydzbjtslymxqlgcgjjlydjq/ctjq/t5673441.shtml

广西来宾市,这座被誉为“中国土司文化之乡”的城市,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在这里,一座被誉为“壮乡故宫”的古建筑群——莫土司衙署,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01

“壮乡故宫”的前世今生

莫土司衙署位于来宾市忻城县城关镇翠屏山北麓,始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这座占地38.9万平方米的建筑群,不仅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更是一座见证壮族土司制度兴衰的历史丰碑。

走进莫土司衙署,仿佛穿越回那个马帮铃声悠扬的年代。整个建筑群依山而建,坐南朝北,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大门、大堂、二堂、三堂、后苑、祠堂、祭堂等主体建筑,周围则分布着大夫第、参军第、官族府第等附属建筑。主体建筑均为砖木结构,气势宏大,格调典雅,兼具中原古典宫廷建筑的特点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02

土司制度的历史渊源

土司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统治制度,其目的是“以夷治夷”。这种制度渊源于秦汉的士官土吏,开始于唐代的“羁縻制度”,形成于宋代,繁荣于明代,清代开始崩溃,最终在民国时期消亡,历时长达一千多年。

在广西,土司制度主要分布在百色、南宁、河池等壮族聚居地区。这些地区的土司既是政治上的最高统治者,又是当地的大领主,掌握着军、政、财权,对农奴有“生杀予夺”之权。他们不仅建立了严密的统治机构,还维持着自己内部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和风俗习惯。

03

武宣无土司之谜

与忻城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属来宾市的武宣县历史上并未设置土司。据《武宣县志》记载,武宣壮族占大多数,但由于其地理位置重要,自秦汉设县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一直由朝廷直接管辖。例如,勒马作为历代朝廷驻兵之地,从未被纳入土司制度的管辖范围。

04

土司文化的现代启示

莫土司衙署不仅是研究中国土司制度的重要实物例证,更是一座展示壮族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其精美的石雕、木雕艺术,以及独特的建筑布局,都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馆藏的石器、金器、骨器、铜器等文物,更是研究壮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如今,莫土司衙署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座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民族关系变迁的建筑群,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壮族文化的机会,更为学者提供了研究土司制度的宝贵资料。

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回望,土司制度虽然已经消亡,但其留下的文化遗产却依然熠熠生辉。莫土司衙署不仅是壮族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见证。它提醒着我们,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才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之道。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