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合肥包公园:千年园林里的文化传承
探访合肥包公园:千年园林里的文化传承
包公园,这座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不仅是为纪念北宋著名清官包拯而建的园林,更是合肥城市精神的重要象征。作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和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公园以其独特的建筑布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包公园的历史沿革与建筑布局
包公园始建于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最初是为了纪念包拯而在老城区内兴化寺建立的一座祠堂。经过近千年的沧桑变迁,如今的包公园占地34.5公顷,其中水域面积达15公顷,形成了以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等景点为主的开放式园林布局。
主要景点与建筑特色
包公祠
包公祠位于包河香花墩,是包公幼年读书的地方。祠内由正殿、东西两厢房、廉泉井、流芳亭、回澜轩、包公故事蜡像馆及大片的碧水和园林组成。正殿端坐八尺高的包公塑像,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侍立两旁,并置有龙头、虎头、狗头三铡;祠东六角亭内有一“廉泉”古井,井沿上也布满一条条深深的凹痕,那是井绳长期磨擦留下的;祠西的“流芳亭”为包公幼年读书、玩耍处;“回澜轩”则以“瓯塑”的艺术形式,再现了包公真实的一生。
包公墓
包孝肃公墓园是包拯及其夫人、子孙遗骨所葬之地,占地三公顷,是国内一座比较完整的古代名臣墓园。墓园大小结构皆按宋代二品官葬制而建。整个墓园苍松翠柏、肃穆幽静。包公墓定位于“文物包公”,主墓为“覆斗型”方墓,在其正下方的墓室内安放有包拯墓志铭和金丝楠木棺,棺木内敛包拯遗骨。
清风阁
清风阁是为纪念包拯诞辰1000周年而建的大型仿宋建筑群,占地2.2公顷主体建筑,清风阁高42米,明五暗四,共九层,登顶可俯瞰城市风光及整个包公园的秀丽景色。阁内采用雕塑、绘画、多媒体等艺术形式,展现了包拯“孝勤清正”的精神品质和官德修养。
浮庄
浮庄坐落在包河东大岛上。因其远观如一片柳叶浮于水面之上,又因岛上建筑类似古代村庄,故名浮庄。浮庄正门门楼粉墙青瓦,中间镶一匾额,上有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手书“浮庄”二字。迎门是一座铜像,系北宋著名清官包拯第28代嫡孙、世界船王包玉刚的父亲包兆龙先生立像。这是省、市人民政府为纪念包兆龙先生,满足其“叶落归根”的遗愿而在这里建造的。岛内建筑博采苏、扬、徽派园林艺术的精华,依水就势而成,体现了江南园林与徽派建筑的艺术特色。
包公园的文化内涵
包公园不仅是纪念包拯的园林,更是一座承载着合肥城市精神的文化地标。近年来,包公园以“青莲文化”为主题,打造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将包公精神与现代城市文化完美融合。
“青莲文化”IP的灵感来源于包河中的荷花。相传,当年包公在包河边漫步时,不经意间拾到一把莲子,随手丢进包河之中,若干年之后,包河里荷叶满塘,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洁白如雪,奇香四溢。包河里的藕也因包公的“河藕能吃不能卖,愿者挖藕度荒年”的恩德而变得无“丝”(私)了,包河里的鱼也渐渐变黑了。由此,包河的“无丝藕”、“铁面鱼”的典故也得以流传。
每年夏天,包公园都会举办青莲文化节,通过摄影、剪纸、包公巡游等形式,展现包公精神和清廉文化。2023年,第五届青莲文化节更是突破传统,融入更多现代元素,如线上短视频、线下莲花美食鉴赏、沉浸戏曲、网红打卡等,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旅游信息与实用指南
包公园门票价格为50元,开放时间为5月1日-9月30日 08:00-18:00,10月1日-次年4月30日 08:00-17:30。游客可乘坐地铁1号线至“包公园”站,或乘坐6路、11路、99路等公交车到达。
每年10月1日至7日,包公园都会举办包公文化节,通过开衙仪式、戏曲演艺等活动,展示包公文化。文化节期间,游客不仅可以欣赏黄梅戏、徽剧等特色戏曲,还可以品尝安徽地方小吃,感受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
包公园不仅是纪念包拯的园林,更是一座承载着合肥城市精神的文化地标。它以其独特的建筑布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向世人展现了包公“忠、孝、清、廉”的一生,成为了合肥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