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源:一位八旬老人的字谜与书法艺术
张发源:一位八旬老人的字谜与书法艺术
在浙江省嵊州市,有一位86岁的老人,他用6年时间创作了收录17000余条字谜的《就字论字》,他就是被人们称为“制谜达人”的张发源。
与字谜结缘
张发源与字谜的结缘,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作为嵊县(现嵊州市)越剧团团长的他,经常带领剧团下乡演出。在那个没有电视、电脑的年代,人们演出后唯一的消遣方式便是围坐在一起讲笑话、做游戏。有一次,为了打发漫漫长夜,越剧团的一位成员便给大家出了一个字谜“春雨绵绵,妻独宿”,打一个字。
“从未接触过字谜,从哪里下手都不知道,那一次大家真的被难住了。”张老回忆起来,一边摇头,一边笑着说,“那个字我想了两个晚上,终于想到了,原来是最简单的‘一’呀。”猜这个字谜得抓住一个关键字“春”,第一句话阴雨天没日头,第二句话表明夫不在,这样一解剖,“春”字就剩下了“一”。
创作之路
从那以后,张发源便一头扎进了制谜的海洋。他买字谜书籍,学习别人如何制谜;收集资料,将汉字偏旁部首分门别类;参考新华字典,自制字谜工具书。他的外孙女写过一篇日记《外公入“谜”记》,这样写道:“外公入‘谜’症状一:谜书累累,症状二:冥思苦想,症状三:滔滔不绝。开方:此症无特效药,只有顺其自然。”
翻开张老自制的字谜工具书,每一页上都有红、蓝、黑三色笔迹,“目前我已收录了一万多常用字。”他向我们介绍,创作一个字谜,首先要写出谜底,然后再查找资料,写谜面。从原来每天创作一两个字谜,到如今每天坚持创作30多个字谜,他已自拟字谜两万多个,仅“一”字就有160条谜面。
书法艺术
张发源的字谜卡片上不仅有清秀的小楷,还有精炼的语言和巧妙的解读方式,展现了汉字的独特魅力。他的书法笔力劲利,行体挺拔,展现出一种清高闲雅的气质。在笔墨运用上,张发源善于运用虚和之力,使转轻灵,外柔内劲,极有姿致。他的字在细微处能显示力与精神,精劲而气势充沛,让人叹为观止。
贡献与启示
张发源老人的字谜和书法不仅展现了汉字的独特魅力,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在当今这个数字化时代,人们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张发源老人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永远不会过时,只要我们用心去发掘和传承,它就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正如张发源老人所说:“中国汉字是非常优美的,每一个字背后都有一个典故;中国汉字是艺术,制谜的语言便是这种艺术的表达。制谜不仅充实了我的生活,也让我能更好地研究汉字。”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着,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