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区开展电镀企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行动
深圳宝安区开展电镀企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行动
近日,深圳市宝安区卫生监督所联合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专家,对辖区内的中小微型电镀企业开展职业健康管理帮扶和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行动。此次行动为期三个月,计划对50余家电镀企业进行全面调查和指导,以提升企业职业健康水平,保障工人身体健康。
电镀行业的职业病隐患
电镀是一种重要的表面处理工艺,广泛应用于五金、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等行业。然而,这一工艺背后隐藏着诸多职业病危害因素。
电镀工艺主要分为镀前处理、电镀处理和镀后处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存在不同的职业病危害:
镀前处理:磨光、抛光等工序会产生金属氧化物粉尘和噪声;脱脂除油会使用碱性溶液或有机溶剂,释放有害气体;酸洗过程则会产生酸雾。
电镀过程:电镀液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氰化物、重金属盐类(锌、铜、镍、铬等)、酸碱物质以及有机添加剂。这些物质可能通过呼吸道、皮肤接触或误食进入人体。
镀后处理:钝化过程使用强氧化剂,抛光产生金属粉尘,烘干则带来高温危害。
电镀行业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有发生。例如,2022年宁波市某表面处理有限公司因操作不当导致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同年,深圳市某电镀厂工人在清理污泥池时因吸入硫化氢导致急性脑功能障碍。这些案例凸显了电镀行业职业病防治的紧迫性。
宝安区专项治理行动亮点
针对电镀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宝安区此次专项治理行动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
现场调查与指导:专家团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对50余家电镀企业进行现场调查,针对发现的应急救援设施不完善、个人防护用品佩戴不规范等问题,现场给予专业指导。
全面检测与评估:对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识别和检测,科学评估危害程度,为企业提供精准的防控建议。
培训与演练:开展职业健康培训,提升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人的职业健康意识;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提高企业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管理体系完善: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包括职业病危害告知、日常监测、防护用品管理、健康培训等制度。
职业病防治的未来方向
电镀行业职业病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员工三方共同努力。
政府层面:应继续加大监管力度,完善职业病防治法规标准,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同时,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资源,帮助企业提升职业健康管理能力。
企业层面: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有害物质使用;完善工程防护设施,如通风排毒系统;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和培训。
员工层面: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积极参与职业健康培训,掌握必要的应急救援知识。
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我们有望逐步改善电镀行业的工作环境,降低职业病发生率,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