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糖球会:传统与新潮的完美融合
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糖球会:传统与新潮的完美融合
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传来,不仅让国人欢欣鼓舞,也让世界各地的华人倍感自豪。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记忆和精神追求。而在这个春节申遗成功的特殊年份,青岛糖球会以崭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现了传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百年的文化传承
青岛糖球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最初源于海云庵庙会,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即新年中第一个大潮日为庙会正日。庙会期间,香火旺盛,摊位云集,其中卖糖球的商贩特别多,用山楂、软枣、山药、桔宁等制成的糖球,纷纷上市,叫卖竞争,各呈特色。年久之后,群众便称海云庵庙会为糖球会。
1990年,糖球会被评为全国百项旅游项目,2005年,糖球会荣获"中国十大民俗节"称号,2006年,糖球会被列入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几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2025年的青岛糖球会,以“烟火气 国潮风 市北情”为主题,分里院新年、市北新春两个阶段推进,在大鲍岛会场(联动台东步行街)、海云庵会场、中车四方机车公园三大会场及全区范围,将举办49项主题活动和200余项社区民俗文化活动。
在大鲍岛会场,功夫熊猫IP展、大鲍岛首届民俗花灯展、主题巡游、时尚演出、特色市集等活动精彩纷呈;在海云庵会场,传统的萝卜雕刻大赛、糖球制作大赛等民俗活动吸引着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在中车四方机车公园,国潮演艺、文创市集、潮流街区展览等现代元素的加入,让这场传统庙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申遗成功的意义与影响
春节申遗成功,对于中国及全球华人具有特别的意义。这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肯定与保护,也为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力提升注入强大动力。作为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糖球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申遗成功后,糖球会的文化价值和独特魅力获得国际认可,为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提供了更高平台。同时,申遗也为其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有助于加深世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
面对申遗成功的机遇,糖球会也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平衡、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双重挑战。如何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和参与,如何在国际化进程中保持文化本色,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2025年的青岛糖球会,以创新的姿态,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传统民俗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不仅让老一辈找到了熟悉的年味,也让年轻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场持续16天的民俗盛宴,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更为城市经济复苏和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春节申遗成功,是起点而非终点。青岛糖球会作为春节文化的重要载体,将继续在传承与创新中前行,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