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配方大揭秘:如何科学养出健康动物?
饲料配方大揭秘:如何科学养出健康动物?
在现代养殖业中,饲料配方的设计至关重要。通过合理搭配不同原料,不仅能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本文详细介绍了饲料配方的基本原则、影响因素以及科学设计过程,帮助养殖户掌握如何科学配制饲料,从而养出更健康的动物。
饲料配方的重要性
饲料配方的设计是养殖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饲料配方,应遵循以下几点基本原则:
营养全面、充足、平衡:目前已知动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有50多种,其中绝大部分需由饲料供给。饲料配方中应含有动物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且每一种养分的含量应能满足动物高效生产的需要。此外,还应保证各养分间比例适当,保持各种养分的平衡。
符合动物的生理特点:不同动物对饲料有特殊的要求。例如,鸡由于消化道短,对粗纤维消化能力差,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一般不宜超过5%;兔的饲料中粗纤维如果低于6%,往往引起消化障碍,宜在10%~16%;而牛是复胃动物,日粮中粗纤维含量应在15%以上。
适口性好,无毒害:动物实际摄入的养分不仅决定于配合饲料的养分浓度,还决定于采食量。适口性较差的饲料,如菜子饼、棉籽饼、血粉等不宜多用,或者要加一些增味剂改善配合饲料的适口性。同时,要注意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如菜子饼粕中的恶唑烷硫酮和硫氰酸盐、棉籽饼粕中的棉酚等,这些物质在配合饲料中含量过多会带来不良后果。
成本相对较低:饲料成本约占养殖业总成本的70%以上,设计饲料配方时必须考虑经济效益。既要保证生产效果,又要控制成本,这是产品有无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常用饲料原料及其特点
在现代养殖中,常用的饲料原料主要包括:
玉米:是能量饲料之王,可利用能值高,代谢能(鸡)为13.56焦耳/千克,消化能(猪)为14.27焦耳/千克。但蛋白质含量低(7%-9%),品质差,缺乏赖氨酸、色氨酸。
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的副产品,粗蛋白含量高,一般在40%-50%之间,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组成合理。赖氨酸含量在饼粕类中最高,为2.4%-2.8%。
菜籽粕:粗蛋白质含量在34%-38%之间,氨基酸组成的特点是蛋氨酸含量高,赖氨酸含量亦高。但含有硫葡萄糖苷、芥酸、单宁、植酸等抗营养成分。
DDGS:是酒糟蛋白饲料的商品名,蛋白质含量在26%以上,已成为国内外饲料生产企业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蛋白饲料原料。
科学养殖的成功案例
在实际应用中,科学养殖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有养殖户通过在鸵鸟饲料中添加益生菌,有效改善了鸵鸟的健康状况。益生菌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免疫力,促进营养吸收。使用后,鸵鸟的食欲增加,生病减少,生长速度加快,且栏舍臭味显著降低。
在养牛业中,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养殖场主可以实现对养牛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控制。例如,通过智能化传感器监测牛只的饮食、运动和生长情况,可以实时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精确掌握牛只的健康状况和生长趋势。基于这些数据,养殖场主可以调整饲料配方、优化饲养环境,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科学养殖的意义
科学养殖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还实现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科技赋能,智慧畜牧业正成为现代养殖业的关键发展方向。科学方法的应用,不仅优化了动物的生长环境和健康管理,还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推动了养殖业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总之,科学养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合理设计饲料配方,结合先进的科技手段,不仅能养出更健康的动物,还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