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宏院士:步入“软件定义一切”的新时代
梅宏院士:步入“软件定义一切”的新时代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软件定义一切’的时代!”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专家梅宏在《企业软件化》一书序言中如是说。这个判断,揭示了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也指明了未来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
什么是“软件定义一切”?
“软件定义一切”(Software Defined Everything,SD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提出,用以描述软件在现代信息技术架构中的核心地位。梅宏院士进一步阐释了这一观点,认为软件技术在信息技术中始终处于“灵魂”地位,不仅引领信息技术产业的变革,更在许多传统领域如汽车、能源、制造等发挥着核心关键作用。
从技术角度看,软件的发展和演化有四个基本驱动力:追求更具表达能力、更符合人类思维模式、易构造、易演化的软件模型;支持高效率和高质量的软件开发;充分发挥硬件资源的能力,支持高效能、高可靠和易管理的软件运行;桥接异构性,实现多个应用系统之间的互操作。
从软件制品的形态上看,软件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软硬一体化阶段、产品化阶段和网络化服务化阶段。这三个阶段尽管在时间上有先后,但并不对立,也难绝对分离,而是前后传承、交织,呈现出“包容式”的融合发展态势。
软件如何定义世界?
“软件定义一切”并非虚言,它正在从多个维度重新塑造我们的世界:
软件定义基础设施:在云计算时代,传统的硬件基础设施正在被软件重新定义。通过虚拟化技术,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都可以通过软件进行管理和调度,实现了资源的灵活分配和高效利用。
软件定义产品功能:在消费电子领域,软件已经成为决定产品功能的关键因素。以智能手机为例,其硬件同质化程度很高,但通过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可以实现完全不同的使用体验。
软件定义商业模式:在互联网经济中,软件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商业模式。从免费增值模式到订阅制服务,软件正在创造全新的商业价值。
软件定义社会生活:从在线教育到远程医疗,从智能交通到数字政府,软件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
软件定义的未来
“软件定义一切”将带来软件的“基础设施化”。这不仅是因为在数字经济时代,人类社会经济活动高度依赖信息基础设施,而软件是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构成成分;另一方面,软件也将“重新定义”传统物理世界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对人类社会的运行甚至人类文明的进步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然而,这一趋势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软件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人才短缺问题也日益严重。如何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将是未来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结语:软件定义的未来
从1946年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通用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至今,计算机已经历了70余年的发展历程。软件伴随着硬件而产生,其核心目的是帮助人们更方便、更高效地使用计算机。今天,软件已经从最初的“程序”概念,发展成为定义整个世界的“灵魂”技术。正如梅宏院士所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软件定义一切”的时代,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个变革中,软件将重新定义我们的世界,而我们也将重新定义软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