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防疫小妙招:诺如病毒快走开!
社区防疫小妙招:诺如病毒快走开!
诺如病毒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接触、食物和水传播。在社区环境中,诺如病毒的传播风险较高,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社区环境消毒方法
社区环境的清洁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传播的基础。根据《居民社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卫生清洁消毒指引》,社区应遵循以日常卫生清洁为主、化学药物消毒为辅的原则。
重点区域消毒:对高频接触部位如门窗、门把手、座椅扶手、电梯开关、电梯扶手等,可使用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500 mg/L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擦净。
随时消毒:当社区出现疑似感染病例时,需对疑似病例排出的污染物实行随时消毒。例如,病人呕吐时可采用专门容器收集,用84消毒液(有效氯5%)按污物与消毒液为1:5的比例混合,或者投放其它含氯消毒粉使其最终浓度达10000mg/L有效氯,作用2小时后排入下水道。
终末消毒:疑似病例出现明显症状送院治疗后,疑似病例发病前3天至隔离治疗前所到过的场所,病人停留时间超过1小时、空间较小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应列为疫点,由属地疾控机构组织进行终末消毒。
社区感染人员管理
社区应加强对感染人员的管理,以防止病毒传播。根据《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社区应采取以下措施:
入站观察:对新入站人员安排在与其他受助人员分开的观察区域食宿。观察期间每日测量体温不少于2次,观察期间使用的口罩、一次性餐具等废弃物,按传染物品消毒处置。
封闭管理:救助管理机构实施封闭式分区域管理,除救助机构工作人员、定点联系救助管理机构的市县民政部门工作人员、救助管理机构第三方监督员外,原则上不对外开放。
暂停送返:疫情防控期间,各地暂停受助人员送返工作,确有必要送返的,应提前沟通并进行体检,由医疗机构出具健康证明并向同级民政部门报备。
社区食品安全管理
食品安全是社区防疫的重要环节。深圳市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推动社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建设。例如,鹏湾社区通过悬挂横幅、摆设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展示板、派发食品安全科普手册等多种形式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社区还设置了食品安全游戏大闯关环节,通过游戏闯关将食品安全知识点融入游戏中,让居民更深入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活动约有101个成人、儿童参与,派发宣传资料达166份,有效提高了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社区水安全管理
水安全是社区防疫的关键环节。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指导原则,社区应确保被迫流离失所者和无国籍人士在人道主义紧急情况发生后的头六个月内至少获得符合最低人道主义标准的足量足质用水。
基本原则:紧急水卫干预措施应遵循旨在促进获得拯救生命的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符合难民署在保护、援助难民、无国籍者及其收容社区并为之寻找解决方案的总体任务。
需求导向:应优先考虑紧急水卫干预措施和服务,以便在人群中发挥最大作用。应对直接的水卫、健康、营养和保护风险(如突发疾病和营养不良)的干预措施应作为优先事项。
环境因素:将环境因素纳入初始水卫评估,并尽可能考虑气候和环境友好型方案。在设计水卫设施时,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
社区是抵御诺如病毒传播的重要防线。通过规范管理感染人员、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做好环境消毒、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和水安全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疫情传播。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些实用的小妙招,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家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