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必备:桂附地黄丸+食疗
冬季养生必备:桂附地黄丸+食疗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人体的肾气也进入了一个特殊的时期。在中医理论中,冬季与肾相应,肾阳气最易耗伤。因此,冬季养肾不仅能增强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而且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延缓衰老。
桂附地黄丸:温补肾阳的良药
桂附地黄丸是常用的中成药,由肉桂、附子、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等组成。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等症状。
该药为黑棕色的水蜜丸或黑褐色的小蜜丸,味甜而带酸、辛。一般用法为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小蜜丸一次9g,水蜜丸一次6g,一日2次。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忌服,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此外,服药期间应忌不易消化食物,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冬季养肾食疗方案
除了药物调理,食疗也是冬季养肾的重要方式。以下是几个适合冬季食用的养肾食疗方案:
五黑补肾粥
材料: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核桃仁。
做法:黑米和黑豆分别用洗干净,用清水浸泡一晚上。黑芝麻洗干净,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核桃仁、黑豆、黑米倒入锅里了,加入5倍的水,用大火烧开,然后改为小火焖1小时。等到黑豆变软熟,黑米变烂熟,粥变浓稠后即可关火,加入红糖或者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滋补肝肾,健脾开胃,润肠通便。
栗子粥
材料:栗子15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栗子洗净,切口。放入开水中煮2~3分钟,剥去壳、膜。搁锅,加水,放入粳米,武火煮沸后改文火,加入栗子,煨烂成粥。再加入冰糖,待冰糖溶化即成。
功效:栗子也叫“肾之果,肾病宜食之”,具有健脾益肾,强筋健骨的功效。尤其适合阳虚体质的人常食用。栗子粥能补益肾气,健脾养胃,可用于肾虚腰腿酸软无力,脾虚大便溏泻者。
白术淮山粥
材料:炒白术6克、淮山药10克、扁豆6克、粳米30克、枸杞6克。
做法:食材洗干净后与粳米共煮成粥,粥煮熟后加白糖调匀即成。每日2次。
功效:白术山药粥,健脾补肾。一般脾胃较虚弱的,可喝些白术山药粥。白术补脾健胃消食,山药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枸杞则具有滋补肝肾的功能,三种材料搭配熬粥,能健脾补肾,强壮肌肉。
韭菜粥
材料:新鲜韭菜30-60克或者用韭菜耔5-10克、粳米100克、精盐少许。
做法:取新鲜韭菜,洗净切细,或韭菜耔研为细末,先煮粳米为粥,待粥快成时,加入韭菜或韭菜耔细末、精盐,同煮成粥。
功效:补肾壮阳,固精止遗,健脾胃。适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阳痿、早泄,小便频数,腰膝酸冷,腹中冷痛,泄泻等。
需要注意的是,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北方地区要温暖得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为主,尽量少吃大温大热的食物,例如牛羊肉等,以免上火生疮。
养肾保健小贴士
除了饮食调理,还可以通过以下简单方法来养护肾脏:
叩齿:每天早晚刷完牙之后,可以轻轻叩齿36次,会感觉到口水明显增多,再慢慢咽下唾液,就能起到滋养肾精的作用了。
揉耳:耳为肾之窍,肾开窍于耳,耳是六条阳经经脉的所聚之处,经常按摩耳朵可起到健肾养身的作用。可在平时休息时,用双手捏、搓、拉、揉整个耳部直至有温暖感。
搓腰:腰为肾之府,搓腰不仅能疏通腰背部的经络,还能温肾壮腰。搓后腰,要从腰眼(肚脐正对后背的位置,即命门穴所在)一直搓到腰骶部,搓揉直到使腰部发热并向小腹放散,甚至通达到双脚。
踮脚:这是最简单的养护肾经的方法,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肾经起源于足部,抬抬脚跟就可以刺激肾经,使肾经收纳阳气,改善手脚冰凉、容易疲乏等问题,同时还刺激了脚底的涌泉穴。
泡脚:泡脚既可以保暖,又可以促进全身的气血循环,通过刺激足部数十个穴位达到调整人体阴阳气血的作用。
温馨提示
- 肾阴阳两虚的调理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建议自行用药。
- 食疗方案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选择,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 养生保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