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岭大集:穿越百年的年味记忆
金岭大集:穿越百年的年味记忆
金岭大集,这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集市,承载着淄博人独特的年味记忆。每逢农历初四、初九,金岭回族镇便会迎来一场盛大的聚会,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汇聚于此,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热闹与温情。
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渊源
金岭镇位于淄博市临淄区,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据史料记载,金岭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乾封年间,当时汉族人在此立村。元末明初之际,多地回族人因羡慕这里位置优越、交通畅达、商业繁茂,纷纷聚居于此。回族人喜经商、做生意,金岭镇自然成为方圆上百里内的经济、商业集镇。
特色商品:舌尖上的金岭
金岭大集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那些令人垂涎的特色美食。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金岭美食街上,人们便开始围成半个圆,翘首以盼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汤或羊肉汤。这里的牛肉汤选用当地优质牛肉,汤头浓郁鲜美,每一口都能感受到肉质的细腻与香醇。
除了牛肉汤,金岭的豆腐也是一绝。这里的豆腐细嫩爽滑、入口即化。买豆腐时,只需告诉老板要几块钱的,他们便会熟练地称好放在盘子里,横竖切上几刀,就可以端走享用了。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沾上韭花酱和辣椒油,别有一番风味。
金岭的鞋底饼更是远近闻名。刚出炉的鞋底饼金黄色泽,泛着诱人的亮光,外酥里嫩,很有嚼劲。最经典的吃法是卷上烧烤、夹上小葱、沾上芝麻盐,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说到甜点,不得不提马颖糕点。这里的蜜食、蜜三刀、桃酥、炒糖、糯米糕、鸡蛋糕、月饼等糕点,不仅口感绝佳,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马颖糕点在继承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还融入了现代营养学和养生理念,荣获“淄博名小吃”“临淄十大名吃”等荣誉,并被列入临淄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于喜欢咸口的食客来说,老孟家蒸包绝对不容错过。位于天方楼北第一个路口的老孟家,每天凌晨三点就开始营业,只提供两种口味:牛肉蒸包和素蒸包。牛肉蒸包选用金岭当地优质牛肉,香而不腻;素蒸包则以韭菜、鸡蛋、木耳、海米、粉条为馅料,食材新鲜,原汁原味。
除了美食,金岭大集的年货也是应有尽有。春联、干果、水果、蔬菜、肉类、衣服、鲜花……大到锅碗瓢盆,小到油盐酱醋,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特别是春联和干果,价格实惠,买的人络绎不绝,是过年必备的热门商品。
文化价值:回汉和谐的典范
金岭镇是一个回汉两族和谐共处的典范。镇上三分之一的居民是回族,他们与汉族邻里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共同创造了独特的金岭文化。
金岭清真寺是镇上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始建于元大德十六年(1312年),历经多次修葺扩建,现已成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建筑布局严谨,风格独特,是回汉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在金岭大集上,你还能感受到浓厚的非遗文化氛围。淄博鼎辉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丁辉是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传承了金岭镇“丁氏酱牛肉制作技艺”。在沿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不断发掘特色饮食文化精华,开发出了一系列特色食品。
大柳树蒸包的店主张勇也是非遗文化的传承者。他的店铺已有64年的历史,从爷爷辈传到他这一代,每天能卖出5000多个包子。张勇坚持使用最好的材料,保持传统的工艺,让老顾客和新客人都能品尝到最地道的金岭味道。
赶集:不只是购物,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金岭大集的魅力不仅在于琳琅满目的商品,更在于那份独特的烟火气和人情味。赶集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手上提满了大包小包。包里装的不仅是年货,更是对新年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集市上,商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讨价还价的喧嚣声不绝于耳。老人们聚在一起闲聊,孩子们围着糖葫芦摊转悠,年轻人则忙着用手机记录下这热闹的场景。金岭大集不仅是购物的场所,更是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一个文化传承的载体。
金岭大集,这个承载着数百年历史的集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四方来客。在这里,你不仅能品尝到最地道的美食,买到最实惠的年货,更能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人情味和文化气息。随着春节的临近,金岭大集的年味也越来越浓,让我们一起走进金岭大集,感受那份穿越百年的年味记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