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龙灭绝新证据:小行星撞击真相揭秘
霸王龙灭绝新证据:小行星撞击真相揭秘
近期,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了新的证据,进一步证实了6600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导致包括霸王龙在内的许多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这一发现不仅支持了沃尔特·阿尔瓦雷茨提出的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假说,还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提供了重要线索。
最新发现:小行星来自外太阳系
在一项最新研究中,德国科隆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分析位于墨西哥希克苏鲁伯撞击点的地球化学证据,揭示了这颗致命小行星的起源。研究团队从3个地点获取了K-Pg岩石的样本,并将其与过去35亿年间其他8个撞击地点的岩石样本进行了比较。通过研究金属钌的同位素,科学家们发现,该撞击天体内钌同位素的情况与外太阳系碳质小行星非常匹配,而与来自内太阳系的硅质小行星不匹配。这一发现推翻了此前认为该撞击天体是一颗彗星的观点,因为该天体的钌元素数据与彗星上的情况不符。
多重撞击理论获得新证据
英国赫瑞-瓦特大学的研究团队确认,6600万年前撞击地球并导致恐龙灭绝的巨大小行星还有“帮凶”。在同一时期,另一颗较小的太空岩石撞击了西非海岸附近的海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陨石坑。这个名为纳迪尔的陨石坑位于大西洋海底300米以下,直径达9公里。研究显示,这次撞击引发了山体滑坡,产生了高达800多米的巨大海啸,可能横穿了大西洋。据判断,这颗小行星的宽度为450至500米,它撞击地球的速度约为每秒20公里,即每小时72000公里。
希克苏鲁伯撞击事件的惊人威力
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是地球表面最大型的撞击地形之一,平均直径约有180公里。造成这个陨石坑的撞击体直径至少有10公里,撞击时释放出的能量高达4.2×10²³焦耳,相当于100兆吨TNT当量,是人类历史上最强的人造爆炸物——沙皇炸弹的200万倍。
这次撞击引发了灾难性的后果:
- 引发大规模海啸,波及整个地球
- 大量高热灰尘进入大气层,遮挡阳光
- 引发全球性火风暴
- 造成严重的酸雨现象
- 导致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改变,日地距离变化,太阳光照强度下降
- 引发印度火山长时间活跃喷发
- 气候变得更加寒冷干燥,温差增大
- 植物光合作用下降,食物链断裂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研究团队最新研究提出,小行星撞击时让超过3千亿吨的硫进入大气层,造就了地球环境陷入灰暗寒冷,全球气温下降至零度以下,导致大多数动、植物死亡灭绝。
这些新发现不仅进一步证实了小行星撞击是导致霸王龙等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还揭示了这一事件的复杂性和多重性。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我们对地球历史上的重大生物演化事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为理解当前地球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