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老街上的网红传奇:刘记潼关肉夹馍
营口老街上的网红传奇:刘记潼关肉夹馍
营口的辽河老街,每到傍晚便热闹非凡。街边的店铺一家接一家亮起灯火,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气。在这条充满烟火气的老街上,有一家小店总是吸引着最多的目光——刘记潼关肉夹馍。
一块饼,一锅肉,成就舌尖上的美味传奇
走进刘记潼关肉夹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店主刘永明忙碌的身影。他正站在摊位前,熟练地烤制着馍。这个地道的营口人,凭借一手好手艺和独门秘方,让这家小店成为了老街上的网红打卡地。
肉夹馍的精髓在于馍和肉的完美结合。刘永明介绍说,制作一个好馍需要经过揉面、擀面、卷皮等多个步骤,每一步都马虎不得。由于是死面饼,面团需要足够的油性和硬度,这对手艺要求极高。经过精心烤制,馍的表面呈现出诱人的金黄色,外酥里嫩,层次分明。
而腊汁肉的制作更是讲究。选用上等的猪肉,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炖煮,让肥肉的油脂慢慢融入汤汁,瘦肉则变得酥烂入味。捞出锅的腊汁肉香气四溢,再配上新鲜的青椒,增添了一丝清脆的口感。
当热腾腾的馍与香喷喷的腊汁肉相遇,便成就了这道令人垂涎的美食。一口咬下去,酥脆的馍皮与软嫩的肉馅完美结合,肥而不腻,回味无穷。难怪每天都有那么多食客愿意排起长队,只为品尝这一口美味。
一个创业故事,一段奋斗历程
刘永明与这家小店的故事,要从12年前说起。那时,为了偿还父亲生病欠下的医药费,他辞去了外地的工作,回到老家经营这家小店。最初只是想“比量比量”,没想到这一干就是十多年。
“刚开始的时候真的很辛苦,每天都要起早贪黑。但是看到顾客们满意的笑容,我就知道,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刘永明回忆道。
为了做出最地道的肉夹馍,他不断研究和改进制作工艺。从选材到烹饪,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渐渐地,刘记潼关肉夹馍的名声在老街上响亮起来,每天来排队的顾客越来越多。
一道美食,一座城市的记忆
肉夹馍之所以能在营口走红,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据史料记载,腊汁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而营口作为东北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自1861年开埠以来,就成为了南北文化交融的枢纽。
秦商带着陕西的美食传统来到营口,与当地的饮食文化相互融合。经过一百多年的沉淀,肉夹馍在营口生根发芽,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美食符号。
在辽河老街上,刘记潼关肉夹馍不仅是一家小吃店,更是一张展示营口饮食文化的名片。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承载着无数营口人的味觉记忆。
传承与创新,让美味历久弥新
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刘永明也在不断创新。他根据营口人的口味特点,调整了肉夹馍的配方和制作工艺,让这道源自陕西的美食更加符合当地人的口味。
如今,刘记潼关肉夹馍已经成为了营口的一张美食名片。它不仅吸引着本地食客,也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老街上,常常能看到人们手拿着肉夹馍,边走边吃,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每次回营口,第一件事就是来老街吃个肉夹馍。这味道,就是家的味道。”一位在外工作的营口人感慨道。
从一家小小的肉夹馍店,到成为营口的网红打卡地,刘记潼关肉夹馍的故事,是营口饮食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承载着无数人的味觉记忆。在未来的日子里,它将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美食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