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杨慎散曲:一个贬谪文人的精神世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杨慎散曲:一个贬谪文人的精神世界

引用
新浪网
12
来源
1.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178d052e40102zb7s.html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B%87%E6%B5%B7%E6%9B%B2/10377263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270206
4.
http://paper.people.com.cn/hqrw/html/2014-04/26/content_1422546.htm
5.
https://dict.baidu.com/shici/detail?pid=0f2181b23eeeae35c7078adf3d37f703&highlight=%E6%A1%83%E7%AB%B9%E6%A9%A6%E5%8D%8E%E8%B4%A1%E4%B8%8A%E6%96%B9
6.
https://new.qq.com/rain/a/20231126A0111900
7.
https://lishi.httpcn.com/gxtp/yangshen/
8.
https://www.baike.com/wikiid/8649809011690085126
9.
http://scdfz.sc.gov.cn/scyx/scrw/sclsmr/dypsclsmr/ys/content_66886
10.
http://www.yidu.edu.cn/detail/thesis/557e4628ede4442191008c61.html?q=%E6%9D%A8%E6%85%8E&org=100000&uorg=999999
11.
https://m.fx361.com/news/2021/0103/9243005.html
12.
http://www.iceaworld.org/lb/content.aspx?nodeid=163&page=ContentPage&contentid=1587

杨慎,明代著名文学家,因“大礼议”事件被贬云南,度过了长达37年的流放生涯。这段坎坷的人生经历,不仅塑造了他独特的性格,也激发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特别是在散曲创作方面,杨慎以其精湛的语言艺术和深挚的情感表达,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01

贬谪生涯与散曲创作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去世,其堂弟朱厚熜即位,是为嘉靖帝。嘉靖帝登基后不久,便引发了著名的“大礼议”之争。时任首辅杨廷和主张嘉靖帝应称伯父为“皇考”,而将亲生父亲兴献王称为“皇叔父”。这一主张引发了朝野争议,杨慎等大臣坚决支持父亲杨廷和的立场,多次上疏抗争。

嘉靖三年(1524年),杨慎与200多名大臣在左顺门集体跪谏,哭声直达内廷。嘉靖帝大怒,下令将杨慎等人杖责,并“永远充军烟瘴”。就这样,年仅37岁的杨慎被贬至云南,开始了长达37年的流放生活。

这段经历对杨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被贬云南期间,他创作了大量散曲,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他内心的不平和愁苦,也展现了他在不同阶段的心境变化。

02

散曲中的情感世界

思乡怀归的深情

杨慎被贬云南后,身处蛮荒之地,满腹的委屈和忧伤无处诉说,自然会生发出思归念妻之情。《陶情乐府》卷二的【寨儿令】曲写道:

“雪霁天,倚阑干,南枝头又惊梅蕊丹。鸡唱霜干,雁叫风酸,空翠冷危峦。引归心明月团团,锁归程白雪漫漫;银缸愁未灭,画阁梦初残。寒,万里客衣单。”

此曲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寒冷景色与他思归无望的凄楚心情水乳交融,营造出一个十分感人的意象。这首曲子最突出的特征是较好地体现了散曲语言趋向散文化的要求,曲中有一字句、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句式长短不齐,整中寓变。最为精到的是一个“寒”字,可谓画龙点睛,既写出身外景物的寒,也点出内心心境的凄寒。“鸡唱霜干,雁叫风酸,空翠冷危峦”这句中,拟人手法也运用得十分贴切。

杨慎思念妻子黄峨的一类散曲,写得深情执著、忧伤凄楚。其中的套曲《罗江怨》写得十分有特色:

“空亭月影斜,东方亮也,金鸡惊散枕边蝶。长亭十里,唱阳关也,相思相见何年月。泪流襟上血,愁穿心上结,鸳鸯被冷雕鞍热。

黄昏画角歇,南楼报也,迟迟更漏初长夜。茅檐滴滴,松梢霁雪。纸窗不定风如射,墙头月又斜,床头灯又灭,红炉火冷心头热。

青山隐隐遮,行人去也,羊肠鸟道几回折,雁声不到,马蹄又怯。恼人正是寒冬节,长空孤鸟灭,平芜远树接,倚楼偎得阑干热。

关山望转赊,程途倦也,愁人莫与愁人说。离乡背井,瞻天望阙。丹青难把衷肠写,炎方风景别,京华书信绝,世情休问凉和热。”

这4首曲子,一韵到底,通篇押“热”字,一气呵就,浑然天成,敷陈张扬,有赋的气势。难怪明人蒋一葵也赞叹到“杨用修有【罗江怨】四阕,押四‘热’字,最妙”。

愤懑不平的宣泄

在被贬云南的初期,杨慎的散曲充满了愤懑和不平。《谪滇南》这套曲子就是他当时心境的最真实写照:

【点绛唇】万里云南,九层天栈,千盘险。一发中原,回望青霄远。

【那吒令】怕见他盘江河毒瘴愁烟,关索岭冰梯雪巘,香炉峰撩寨苗川。千寻井下坡难,万丈梯登山倦,硬黄泥污尽旧青衫。

【金盏儿】风儿酸,雨儿寒。雨霁风清抬望眼,见西楼明月几回圆。辞家衣线绽,去国屐痕穿。只道是愁来倾竹叶,不信说米尽折花钿。

【点绛唇】曲干净利落,了了几语,道出去云南一路的“远”和“险”。【那吒令】一曲更是将作者的愁苦心情投射到眼前的景物上,“毒瘴”“愁烟”“冰梯”“雪巘”4个词组,色调晦涩,是作者苦闷无奈情绪的直接外化。曲中的“关索岭冰梯雪巘,香炉峰撩寨苗川”及“千寻井下坡难,万丈梯登山倦,硬黄泥污尽旧青衫”两句分别使用了对偶辞格中的“合璧对”和“鼎足对”。鼎足对的运用是散曲的创新,它突破诗词两句成对的局限,连3个句子互成对偶,句式整齐、语意连贯,兼有排比气势,此句把一路上的穷山恶水、蛮烟瘴海渲染得淋漓尽致。【金盏儿】曲中使用了本色生动的俗词口语,如“风儿酸,雨儿寒”“只道是”“不信说”等,读来浅显明了、琅琅上口。

旷达超脱的自我解脱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慎逐渐学会了在困境中寻找精神的慰藉。他在散曲中开始展现出一种超脱的心态。如《陶情乐府》卷四【水仙子】曲云:

“英雄回首即神仙,山水清音当管弦,园林好处都题遍。不烧丹懒坐禅,对花枝中酒高眠。任光阴眼前赤电,傲霜雪镜中紫髯,仗平安头上青天。”

曲中将从愁苦忧愤中解脱出来的自己比作神仙,将潺潺的溪流声比作丝竹弦音,比喻形象之至,神趣盎然。特别是后面3句鼎足对,更为明清曲家赞叹不休,被王世贞、李调元称之为“佳语”“佳句”。a作者貌似散诞的曲词中,仍可见那埋藏在心灵深处的愤怒火焰。

03

独特的语言艺术

杨慎散曲的语言艺术特色鲜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俗语谚语的运用

在叹世抒愤类曲作中,杨慎喜化用俗语谚语,使作品更接地气,更具感染力。如《陶情乐府》卷三中的【折桂令】《道情》曲云:

“叹卢生休梦黄粱,半晌欢娱,无限凄凉。海底捞针,刀头吮蜜,刺里寻香。是谁弱是谁强,齐下手半斤八两,听人歌听人哭,急回头两鬓千霜。虞夏殷商,晋宋齐梁,付与鱼樵,闲话商量。”

其中的“海底捞针,刀头吮蜜,刺里寻香”即引用了民间谚语,“是谁弱是谁强,齐下手半斤八两,听人歌听人哭”则是化用俗语口语,将自己处境的险恶和世道的黑暗浅显地表达出来。

比喻对偶的技巧

杨慎善于运用比喻和对偶,使散曲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如《谪滇南》中的【那吒令】,通过“关索岭冰梯雪巘,香炉峰撩寨苗川”及“千寻井下坡难,万丈梯登山倦,硬黄泥污尽旧青衫”等句,运用对偶手法,将贬谪之路的艰难险阻描绘得淋漓尽致。

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在思乡念妻的作品中,杨慎善于将景物拟人化,赋予其人的情感。如《罗江怨》中“空亭月影斜,东方亮也,金鸡惊散枕边蝶”一句,通过“惊散”这一拟人化动词,生动地描绘出清晨被鸡鸣惊醒的情景,烘托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04

艺术成就与历史地位

杨慎的散曲创作,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语言艺术,在明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他的散曲不仅反映了个人的遭遇和心境,更折射出明代社会的变迁和文人的精神世界。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得以窥见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在逆境中的坚持与挣扎,感受到他深沉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

杨慎的散曲创作,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语言艺术,在明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他的散曲不仅反映了个人的遭遇和心境,更折射出明代社会的变迁和文人的精神世界。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得以窥见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在逆境中的坚持与挣扎,感受到他深沉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