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南边的这座古镇,传说是风神居住的地方
四川西南边的这座古镇,传说是风神居住的地方
四川雅安汉源县的清溪古镇,是一座有着1403年历史的古镇。这里因古镇东、西有两条清澈的河流而得名,又因常年大风而被誉为“风城”。古镇不仅保留着完整的古城墙、文庙等历史建筑,还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见证了千年的繁华与沧桑。
家喻户晓的“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是李白在 乐山清溪古镇 时对沿途美景所抒发的感慨。
而在 雅安汉源县也有一座清溪古镇 ,它安静的屹立在四川的西南角,在历史的风霜里温柔着岁月的痕迹。
汉源的 清溪古镇 ,因古镇东、西有两条河, 水流清澈可鉴,故名清溪 。
去有风的古镇
清溪古镇是一个修建在风口上的小镇,素有 “无日不风声” 之说。在古时清溪又被称作风城,传说是 风神居住的地方 。
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清溪独特的气候类型,每年冬春季节,大风便至。古谚云: “清风雅雨建昌月” 道出了:川滇古道上古城清风、雅安桥头烟雨、西昌如盘明月的三大特色景观。
清溪古城四周诸山环绕,自然风光淳美,风大干燥,很 适宜花椒生长 。汉源“贡椒”是清溪物产,自唐朝元和年以后,历朝都成为贡品,连续入贡达一千余年。
浓郁底蕴下的古镇生活
清溪古镇,古为笮都牦牛羌地,扼古驿道要冲,是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古盐道交汇的重要驿站,有着建昌道上 “小潼关” 之称。*清代、民国时期,过往客商频繁,每年七月椒会期间,市场特别兴旺,故有建昌道上小潼关之称。
唐时风、汉时雨。清溪是个有历史的地方,古镇建于隋仁寿四年,距今已有 1403年的历史 。
如今眼前的清溪镇虽只是一个乡镇,但曾经这里是一座 治县时间长达1346年的古老县城 。
小城座落在一个山间平坝上,城四周有逶迤的城墙,城墙上的雉堞历历可数。
城墙之内有纵横的阡陌,有鳞次栉比的屋宇,有屋舍俨然的书院。整个清溪北枕崃山,东西南临涧,恍若一个世外桃源。
在古代,清溪肩负着北拒藏夷,南抗彝蛮的重任,是历朝的一个重要的边关军事重镇。
古镇内还能寻找到古城墙的残垣断壁,尽管杂草已经爬满城墙的缝隙,城门洞内整齐排列的砖块里烙印着历史的痕迹。
如今的清溪显然不再肩负这样的使命,古镇的 居民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与外界交往不多,在老街上,几乎看不到商业的痕迹。
清溪的主街以南北走向为主,与几条东西走向的街道相通,街面依势而建,形成众多台阶。
清溪的九街十八巷十分狭窄,穿行于其间,一弯一拐,就到了另一条街巷,犹如八卦阵,让人眼花缭乱。
老街两侧的土房依然屹立在风中, 陈旧的理发店 染上了岁月的色彩,一派风尘仆仆的模样,成为清溪古镇的见证者之一。
古老的街道诉说着过去的绮丽风光与民俗风情,夜幕中古镇愈显神秘。城门外,古道疏星残月,城门内,街巷灯火阑珊,四周一片静寂,唯有“风城”的传说依然存留在古镇的街巷之中.....
清溪文庙
在清溪古镇的东北隅,有一座保存完好的 清溪文庙。 清溪文庙古称学宫,孔庙,始建于清代,距今已有 160 余年的历史。
文庙以大成殿为中心,分九大院落,三大部位,与蜀中其他文庙的重建华丽相比,清溪文庙好似一卷泛黄的卷宗,沧桑无比。
微白褪红的墙体掩映于青辉雾色,文庙内古杉参天,丹桂飘香,红墙碧瓦,清幽雅致。
跨入文庙,展现眼前的是一座四柱三间三层的石牌坊,上书 “棂星门” 三字。坊顶4根龙缠柱冲天而立,似4支神笔直指苍穹。
穿过棂星门来到泮池前,一汪碧水映入眼帘。泮池四周砖砌花格围栏上雕刻有天马、灵猴、金蟾等神兽,半月形的状元桥横跨其间,镂空的浮雕诉说着昔日的文人踏桥而过的盛景。
进戟门,便进入了文庙的第二进大门,左右分别为 乡贤、忠义、名宦、节孝 四个祀祠。
大成殿采用歇山顶式斗拱重檐,方砖铺地,殿内供奉了四个先贤。夕阳下透过窗棂的光影,仿佛永远印记着这边陲小镇的千年清风和书香一缕……
茶马古道上的古老县城
南北走向的 茶马古驿道从清溪古镇中心穿过 ,古时无数的丝绸、边茶和食盐就从这经过。古道两旁的宅基地里虽种上庄稼,而残墙破窗犹存,古道约两米宽,用不规则的石块铺成。
道路上的每个石块都十分光滑,可以想像上边留下过多少人的脚印才会打磨出成这般的光泽。
漫步在古道之上,只感四周环境清秀,古驿道和四周破败的房屋共同营造着 历史的沧桑感 ,闭上眼及仿佛还能听到茶马队伍走过的脚步声。
一座屹立于古道,历经千年的古县城,在岁月的寂落中失去了往日的光华,变迁成为一座古镇,但它并不寂寞。
清溪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依然是脚步川流不息、谈笑声络绎不绝。
清溪就像是一位 经历过人生百态的安详老人 ,独自享受这片古老土地上和煦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
古镇地址:清溪古城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清溪镇G108与潜江路交叉口东南方向511米高铁动车:成都南站——雅安站——(换乘大巴)雅安汽车客运站——九襄汽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