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户外徒步露营必做的10大准备事项,尤其是初学者要注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户外徒步露营必做的10大准备事项,尤其是初学者要注意!

引用
1
来源
1.
https://gocamping.hk/%E5%BF%85%E5%82%99-%E8%A1%8C%E5%B1%B1%E9%9C%B2%E7%87%9F%E5%88%9D%E5%93%A5%E6%B3%A8%E6%84%8F%EF%BC%8C%E5%87%BA%E9%96%80%E5%89%8D%E8%A6%81%E5%81%9A%E8%B6%B310%E5%A4%A7%E6%BA%96%E5%82%99/

户外徒步和露营是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好方式,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在出发前做好充分准备,可以大大降低户外活动的风险。本文总结了户外活动前必做的10项准备工作,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注意事项尤为重要。

1. 确定目的地相关资讯

户外出行前,准备装备和出行计划同等重要。在出行前同伴们应当做足功课,充分了解的天气状况,如白昼时长、昼夜温差,是否有恶劣天气的影响等。

大家需要清楚所徒步的地区类型,可能是沙漠、雪山,还可能是小山丘,根据不同的地区类型了解是否存在环境风险,如高海拔、危险动植物、地质灾害等。在香港,就要了解路线或地点曾否发生意外,如行山热点自杀崖,为免自己重蹈覆辙,要量力而为!

2. 结伴同行原则

一个人去登山或者到野外去,是非常危险的,必须做到结伴而行。最好的建议是根据4人以上结伴而行,其好处就是如果一人受伤无法行动,队伍中可以有一人原地陪伴,另外两人结伴去寻找救援,保证了至少两个人在一起,又不犯限罪令。

若是选择参加网上行山群组活动,首先要考量同行人数、经验、过往组织活动的情况、参加过的网友的口碑。

其次建议选择配有经验丰富的专业领队,正规的户外活动公司通常提供的线路相对成熟,在安全风险管理中也会有相应的措施。大家可以在Klook上预约。

3. 户外必需品

这些物品,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活动,都要塞到你的背包里。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它们能够使你多些从容。参考建议如下:

  • 额外的服装与庇护
  • 额外的水
  • 额外的食品
  • 便携刀具
  • 带备用电池和头灯(或手电)
  • 火柴、打火机或点火器
  • 地图和指北针
  • 防晒物品
  • 急救包
  • 用于急救呼救的哨子、镜子等

4. 学会如何购买保险

随着观念的转变,当下越来越多的行山露营朋友会在出行前为自己选购保险,投入一腔热血的同时更理性控制户外风险。投保前,你需要仔细对照条款或咨询保险经纪人确认保障范围,否则就等于留下了风险敞口,一旦发生事故,再高保额的保险也无用武之地。紧急联系人可以是你的亲人,也可以是你信任的朋友。出发行程信息和所购买的保险单据交给他们,并在行程结束后第一时间与其联系。尤其是到外国呀!

5. 户外三层次穿衣法

在户外,坚韧的衣服是我们的保护层。认真穿衣不仅会让身体舒适,更能减少我们旅途中的风险。

三层次穿衣法,即内层+中层+外层的分层穿衣法。

  • 内层(排汗层)——通过充分的吸汗排汗来调节人体体温,在内层的选择上应立足材料透气性和合身程度,厚薄保暖程度则根据天气状况选择。注意避免选择棉质材料。
  • 中层(保暖层)——锁住身体的热量,可以选择抓绒、羊毛,以及其他人工合成棉或羽绒制品。
  • 外层(防护层)——主要是防风防水,像风、雨、雪以及现实生活中你所能想到恶劣天气。

大家需要根据出发日的温度、湿度和风速变化,以及自己的身体状况综合考虑,准备好必要的服装,同时注意头部和手脚的保暖。

6. 户外“四三三”原则

当我们户外时,驴友们需要留一些备份,从体能、食品、水等各方面的物资准备,并合理分配的原则。

通常情况分为上山、下山、还有备份,这三大阶段来分配相应的物资。

  • 上山四三三——消耗整体储备的40%,下山用掉30%,待活动结束时,备份总量还应达到30%。
  • 食物四三三——指自己的食物分成好一个袋子装好,按照重量配比为:上山40%、下山30%、备用30%。
  • 饮水四三三——在户外饮水时,驴友们可以在瓶子上标刻度。在中途遇到水源补给可适当调整比例。

比如:1瓶水满瓶的状态按照100%计算,上山喝掉40%、下山喝30%、还有30%作为备用水。

7. 脱水及中暑

中暑和脱水是非常危险的户外风险,而且经常会在报纸上看到行山友出事。中暑是由于人体吸热超过散热,电解质流失造成的一种病症。高温暴晒环境和炎热潮湿环境下都极易发生中暑。而人体在失去1%的水分时才会口渴,而水经由小肠的吸收进入血液,运输到全身各部组织,大约需要60分钟的时间。

若是等到口渴时再补水,就已经处于轻微脱水状态了。所以,我们要遵循“及时”和“少量多次”的补水原则。如果要去高海拔地区,大量的喝水还可以帮助你完成高原反应适应过程。避免高温出行,做好防晒措施;注意行走的节奏,及时休整,量力而行;科学补水和及时补充电解质。

8. 失温现象

天气冻也会出意外!户外失温,是一种隐形杀手(相比悬崖、落石、迷路等肉眼可见风险),它像一个幽灵一样时刻跟着登山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的),一旦发现有机会(天气突然转变、登山者体能不支),它就会发动袭击。以鳌太路线为例,80%的死亡率和天气变化有关。

发现失温症状时,应先替换湿衣物或者添加衣物、增加身体能量供应,阻隔热量的丧失,比如我们随身携带的急救毯就可以起作用了。或者进补高热量食品、糖类、或者尽快走出低温区域,是最为重要的急救措施。

如果在高海拔徒步时,每下降100米,温度会上升大约一度。失温也分为轻度失温、中度失温、重度失温和死亡四个阶段。温度、湿度、风力是导致失温最常见直接原因。三要素当中只要有两个因素出现状况就有可能会发生问题。因此预防应主要从湿、冷、风三方面入手,不要让寒冷、大风和湿衣服三者同时出现,做到“冷了就穿、湿了就换”,不要怕麻烦。

9. 水泡及扭伤

水泡和扭伤是户外出行最常引发的足部问题。水泡虽不是什么大病,但起了水泡,很影响徒步的顺利进行,处理不当也会引发感染。如果你的脚爱起水泡,在徒步前之前可以在常起水泡的部位,事先贴上胶布或创可贴,预防其产生。

另外,当扭伤发生时,应该立即停止运动,使脚踝得到休息。如果继续走动只会有利于康复时间增加而出现后遗症。第一时间应当对伤势做判断,崴脚后,扭伤部位内部的小血管会破裂出血并出现肿胀,一般要24小时左右才能停止,但也要视情况而定。冷敷时,可以用绷带缠紧受伤部位,起到固定作用,减少可能的运动。防止包扎太紧以免发生肿胀。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抬高患肢,使局部血液及时回流。

注意扭伤脚后,不可立即进行热敷,热敷会加快出血量。当你发现受伤部位不会继续肿大,并且肿胀部位发青后,才进行热敷。

最后,尽量避免穿新鞋进行长距离徒步,穿着合适的鞋和高质量的袜子是最好的。

10. 合适露营地

露营是亲近大自然最好的方法是,无论是自驾,徒步或行山,一天劳累后之后,大伙围在营区里吃上一顿热餐,再在帐篷里睡上一觉,保证你第二天可以元气满满地开始新旅途。

为了避开一场失败的露营,除了查询天气外,大家最好在选择官方营地,或者私人营地(见香港私人营地大全),同时,选择露营地时也要慎重思考。

应远离潜在的风险区域,避开峡谷中央以免发生山洪事故;
为防止涨水需要避免在河道之处;
避免悬崖和山脊、埡口之地,以防发生落石、强风等情况。

露营地应选择较为平坦、背风、取水方便的地方,并尽量使用已有的营地,减少对于环境的冲击。

11. 通讯设备

在郊外,大家要确保个人的手机等通讯设备的电量充足,最好选择能稳定接受讯息的路线,确保有危急事件,也能向外求援!

在户外,有风景也有风险,提前做好这10件防范方法,能减少大部分的安全隐患。愿大家都能拥有愉快且安全的户外活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