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自学必备:这些安全要点你get了吗?
拳击自学必备:这些安全要点你get了吗?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拳击成为许多人释放压力的选择。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正确的拳击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至关重要。穿戴专业的拳击手套、头盔、护齿器等装备是基础;了解基本站姿、直拳、勾拳和摆拳等拳法也是关键。此外,在实战模拟时要注意防守和闪避,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安全地享受拳击带来的乐趣吧!
开篇:拳击训练中的伤害风险
拳击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不仅能提升体能、增强心理素质,还能培养自我保护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社交属性。然而,拳击训练中也存在一定的伤害风险。根据一项学术研究显示,在大部分拳手的伤病中,上肢+面部损伤占比83.4%,下肢损伤占比10%,躯干部位损伤占比6%。其受伤的原因主要包括:
- 因局部负荷过大导致的占比17.6%
- 因技术动作不正确导致的占比15.2%
- 因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占比24.7%
- 因自身心理素质和专业技术差距导致的占比3.5%
- 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导致的占比22.3%
这些数据表明,科学训练和安全防护对于拳击爱好者来说至关重要。
防护装备篇:正确使用是基础
头盔:选择与佩戴要点
在拳击训练、实战中,为了有效对练同时更好的保护运动员受伤都会选择佩戴护具来规避伤害。佩戴护具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运动带来的伤害,还能延长竞技训练时间,保持最佳的运动状态。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拳击运动最重要的防护设备——头盔。
舒适度与契合度:这是在头盔选购时的最重要因素。头盔不一定是为你量身定制的,但你应该对你选购的头盔对你的保护程度有充分的了解。最好的状况是在训练、实战中,拳击头盔不会让你感觉不舒服,让你分心。
视线范围:最好的防护不是头盔将你头部完全包裹,使对手的拳头直接打不到你的面部器官,而是你可以在可控的视线内观察到对手来拳进行相应的格挡、躲闪。单纯的依靠头盔的防护想做到一了百了的头部防护,这是一种愚蠢的训练思维模式,这样会加重你对头盔的依赖作用,对于你训练有目的的防御是没有好处的。当然防护越严密的头盔,它的视线范围肯定会越差,所以需要根据自己的训练需求来选择折中的头盔类型。
填充物:通用的填充物一般跟拳套填充物类似,都是属于发泡EVA材质,但是稍微高端、独特一些的头盔,会选择不一样的填充,有的头盔主张的是轻型,所以填充采用的是高弹、低密度填充物,但是在缓震方面可能不是最好的;有的头盔主张的是缓震系列,所以填充可能是GEL凝胶,这样随之而来的就是头盔整体重量略重。所以在选择头盔填充物时,同样要对缓震和重量进行相应的取舍。
5种头盔,多种选择
(选择综合症晚期还是别看了..)
- 开脸:防护效果一般的头盔,只能防护部分脸颊、额头,通常多见于业余比赛
- 优点:视线在所有头盔种类中是最好的,整体头盔重量轻,下巴、头围均可做较大范围的调节,所以舒适度、契合度最好
- 缺点:防护面积较小
- 半猴脸:防护效果比开脸头盔好多了,除了鼻子、下巴无法防御外,其他面部器官均可防御。
- 优点:脸颊全防护,视线好,整体头盔重量较轻,下巴、头围均可做较大范围的调节,所以舒适度、契合度同样很好
- 缺点:鼻子、下巴无法防护
- 全猴脸:最推荐的一种拳击头盔,各项参数均衡,但不适宜鼻子容易流血的拳手。
- 优点:除了鼻子,头部其他器官均可防护,视线较好,重量均衡
- 缺点:鼻子无法防护,但暴露器官也就仅限于鼻子,在实战时注意使用拳套进行阻挡,可以很好的改观全猴脸头盔的这一缺点。下巴部分无法调节,同时下巴的固形导致了后脑调节无法大范围调节,故契合度、舒适度较前面两种一般。
- 横梁:英文名FACE SAVER,顾名思义:俊脸救星,这种头盔较前面几种头盔而言,防护是最严密的,通常拳王们在赛前备战时,为了防止受伤,均使用这种头盔,可见其防护性的优良。
- 优点:除了下巴外漏一点之外(拳手时刻记得收下巴就可以改观头盔的这项缺点),面部处于全防护状态,独有的钢构横梁设计,很好的缓解了正面的打击。
- 缺点:视线差,重量体积大,可调节度小,舒适度较前面几种是最差的,通常第一次使用的话,会感觉到很夹颧骨和太阳穴。
- 全封闭:此种头盔一般不通用,比较适合孩童、新手、鼻子受过伤容易流血的拳手。一般采用坚硬的面罩作为外端防护。同时内衬又具备了全猴脸头盔的特点,改善了横梁头盔无法防御下巴的缺点。
- 优点:全防护,无敌。舒适度比横梁头盔相对来说舒适一些。
- 缺点:视线最差,体积大,不适宜长期佩戴,可以将它作为一个新手实战心理适应阶段的用具。英国的RDX全封闭头盔,较其他品牌的全封闭头盔而言是有巨大优势的,它是一个一盔两用的设计,新手使用全封闭面罩来进行实战心理的过渡,一旦适应,可以将外端面罩拆下,成为全猴脸头盔。
拳击手套:选择与绑带技巧
拳击手套是保护手部的重要装备。初学者建议选择12oz的拳套,既不过重也不会影响手感。拳套的绑带要正确使用,以确保手腕和手掌的稳定性。正确的绑带方法可以有效预防掌骨骨折和手腕损伤。
护齿:正确佩戴方法
护齿可以有效保护牙齿和口腔,减少冲击对脑部的影响。佩戴时需要用热水烫软,然后咬合定型,确保贴合口腔。
技术动作篇:规范训练是关键
正确的站姿与步法
正确的站姿是拳击的基础,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前脚尖指向对手,后脚跟略微抬起。步法移动要灵活,保持身体平衡,避免因重心不稳导致的摔倒或受伤。
基本拳法要点
- 直拳:注重力量传递,从脚到拳形成合力
- 勾拳:保持身体协调,精准命中目标
- 上勾拳:利用腰部转动增加威力,同时注意防守
- 刺拳:强调速度和准确性,用于试探对手
防守与组合拳
学会躲闪、格挡和贴身防守,减少受伤风险。在掌握基本拳法后,可以尝试将不同拳法结合使用,提高进攻效率。
训练建议篇:科学训练防损伤
充分热身
热身运动是预防损伤的关键。需要活动全身各关节,包括颈椎、肩关节、腕关节、腰部、下肢髋膝踝。拉伸活动关节周围肌肉,尤其是肩关节周围肌肉和关节囊以及下肢肌群。慢跑和跳绳也是很好的热身方式。
循序渐进
训练强度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训练引发损伤。从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步增加难度和强度。
专注训练
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反复练习直至熟练。记录训练过程,分析不足并逐步改进。
实战安全篇:轻实战是明智之选
对于自学拳击的人来说,建议多进行轻实战训练,避免过度对抗。轻实战既能锻炼技术,又不会对身体造成过大负担。在实战中要时刻保持警惕,注意防守和闪避,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拳击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不仅能提升体能、增强心理素质,还能培养自我保护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社交属性。自学拳击需要科学规划和正确方法,以下是一些关键建议:
- 基础训练
- 体能训练:坚持跑步、跳绳、深蹲等基础锻炼,提高耐力和爆发力。
- 空击练习:通过模拟出拳动作,掌握发力技巧和呼吸调节。
- 步法与拳法
- 步法移动:学习灵活的脚步,如前后左右闪避、环绕步等,以控制距离和躲避攻击。
- 基本拳法:
- 直拳:注重力量传递,从脚到拳形成合力。
- 勾拳:保持身体协调,精准命中目标。
- 上勾拳:利用腰部转动增加威力,同时注意防守。
- 刺拳:强调速度和准确性,用于试探对手。
- 防守与组合拳
- 防守技巧:学会躲闪、格挡和贴身防守,减少受伤风险。
- 组合拳:将不同拳法结合使用,提高进攻效率。
- 实战模拟
- 沙袋训练:通过击打沙袋提升力量和距离感。
- 对练经验:与伙伴安全对练,积累实战感觉。
- 安全注意事项
- 使用护具:佩戴头盔、手套、护齿等防护装备。
- 动作规范:避免因姿势不正确导致的伤病。
- 合适强度:循序渐进,防止过度训练引发损伤。
- 自学资源
- 视频教程:观看专业教学视频,学习标准动作。
- 社区交流:加入拳击爱好者社群,分享经验和心得。
- 持续进步
- 专注训练: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反复练习直至熟练。
- 总结反思:记录训练过程,分析不足并逐步改进。
虽然自学拳击是可行的,但强烈建议在条件允许时寻求专业教练指导,以确保动作规范和训练安全。此外,保持耐心和恒心至关重要,拳击技能的提升需要时间和持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