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诊所进货需知:采购的中药材如何储存?如何判断中药材有无变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诊所进货需知:采购的中药材如何储存?如何判断中药材有无变质?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60612150_120906166

中药材的储存和变质判断是中医诊所等医疗机构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外观和气味判断中药材是否变质,以及中药材变质的几种常见现象及其预防方法。

西药和中成药的保质期在外包装上有明确的标注,一目了然。但是中药则不然,由于没有标明保质期,许多人不知道中药可以存放多长时间,也不清楚怎么样就算过“保质期”了。

如何判断中药材有无变质?

1、看一看中药材的外观

如果包装袋上没有标注生产日期,我们可以通过肉眼观察中药材的色泽、油质、脆裂及粘连程度,看中药材是否生虫、发霉、长毛、腐烂。而且特别要注意一些含有大量脂肪油、黏液质、糖类成分的中药材是否发生油败或酸败,如当归、独活等“走油”时表面会呈现油样物质,麦冬、天冬“走油”时会粘连成块。

2、闻一闻中药材的味道

如果中药材与原先味道不一样或者中药材出现了难闻的味道,就说明其变质了。

中药材变质会出现哪些现象?

1、怎样预防变质?

(1)霉变,又称发霉,是指中药受潮后,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其表面或内部长出霉菌的现象。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夏季有“梅雨季节”“三伏天”等天气,潮湿炎热,中药最易发霉。

  • 辨别:表面出现白色、黄色、绿色、黑色等毛状、线状、网状菌丝或斑点。
  • 危害:霉菌可分泌有害物质,溶蚀药材组织,引起霉烂变质,使中药材失去药效。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等)甚至可以引起肝、肾、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等方面的损害。
  • 预防:应贮藏在阴凉(不超过220℃)、通风、干燥处,贮藏过程中可以通过日晒(避免暴晒)、低温烘干或者用干燥剂来保持中药材干燥。

(2)虫蛀,是指中药材被害虫蛀蚀的现象。中药材在采集、加工、贮藏过程中都可能引入害虫或者虫卵,气候适宜的条件下,虫卵在药材上生长发育“筑屋建家”,可引起药材结构被破坏。

  • 辨别:在中药材空隙或碎屑中发现“纤丝”,表面有幼虫蛀成的小洞,严重时中药材可被蛀成粉末状,动物药内部被蛀空。
  • 危害:虫蛀会导致中药的有效成分降低甚至失去疗效,害虫的残体、排泄物和分泌物还会造成药材污染,给人体带来危害。
  • 预防:重点杜绝害虫的来源并控制其繁殖,贮藏前检查中药是否干燥、有无虫蛀。可装进密封容器中,贮藏在阴凉、通风、干燥处,注意定期检查。

(3)变色,是指中药材在贮藏过程中由于保管不当而引起自身原有色泽改变的现象。

  • 辨别:中药材自身颜色由浅变深、由深变浅或由鲜艳变暗淡等。
  • 危害:色泽的变化表明中药材的内在有效成分可能已减少或发生了改变,中药材很有可能药效降低甚至已经失去药效。
  • 预防:贮存在密闭的容器中,放置在阴凉干燥处,贮存时间不宜过长,晾晒时用白纸挡住阳光。

(4)泛油,又称走油或浸油,是指含有挥发油、油脂、糖类等成分较多的中药,受到高温、潮湿等因素影响,其表面出现黏稠的油状物质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 辨别:中药材质地变软、颜色变深、外表发黏、渗出油状物质,有难闻或刺鼻的气味,动物药出现躯体断残等。
  • 危害:泛油是中药材发生了酸败变质,会影响疗效,甚至影响人体健康。
  • 预防:贮存在阴凉、通风、干燥处,贮存时间不宜过长,包装应严实,并经常进行检查。

(5)气味散失,是指一些含有挥发油等易挥发成分的中药材,因贮藏不当而造成挥发损失,使中药材气味发生改变的现象。

  • 辨别:中药材原有的气味散失或变淡薄。
  • 危害:中药材原有的气味是由其所含的各种成分决定的,这些成分大多是治病的主要物质,如果气味散失或变淡薄,可能说明药效降低。
  • 预防:贮存在密封的食品用塑料袋或者容器中,放置在阴凉干燥处,避光保存,不宜过多通风。

(2)哪些中药材容易变质?

有些中药材比较容易变质,需要按要求仔细保存,碰到下面这些中药材就需要注意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