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珞珈教授亲述:中国医疗队在切尔诺贝利的救援传奇
陈珞珈教授亲述:中国医疗队在切尔诺贝利的救援传奇
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灾难,不仅重创了苏联,也让邻近的白俄罗斯遭受了70%以上的放射性污染。事故发生6年后,应白俄罗斯政府请求,中国派出了一支由12人组成的中医医疗队,陈珞珈教授担任领队,他们带着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奔赴这场跨越国界的救援行动。
“白俄罗斯-中国联合诊所”的诞生
1992年6月底,陈珞珈教授带领的医疗队抵达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面对这个从未接触过中医的国家,他们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当地人对黑乎乎的中药丸和汤药半信半疑,甚至有些抵触。但陈珞珈教授和队员们没有退缩,他们开设了“白俄罗斯-中国联合诊所”,从最基础的科普开始,耐心向当地民众介绍中医药的原理和疗效。
为了消除患者的疑虑,医疗队将药物的性能、功效、服法及煎法翻译成俄文,制作成详细的说明书,分发给每一位患者。这种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逐渐赢得了当地民众的信任。从最初的每天二三十个病人,到后来门诊量激增至百余人,联合诊所不得不从2个诊室扩充到4个。不少患者通过各种渠道,专程来找中国医生看病,诊所门前常常人潮涌动。
中医治疗核辐射疾病的独特优势
在接诊的患者中,相当一部分是甲状腺疾病患者,其中大部分是2至14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这是核辐射的严重后果之一。人体甲状腺是集碘器官,儿童甲状腺对碘的积累辐射剂量更是成人的2至8倍。大量放射性碘被吸收到甲状腺体内,引发了甲状腺病变。
陈珞珈教授带领的医疗队,充分发挥中医在治疗甲状腺疾病方面的优势。他们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采用化痰软坚、消肿散结,辅以益气养阴的基本治疗方案,并针对不同病患进行个体化加减。医疗队还研制了“甲亢宁”中成药,观察发现中药对甲状腺病例总体有效率高达72.64%。
除了药物治疗,医疗队还注重中医养生调养。他们指导患者进行精神养生、经络养生、饮食养生和体质养生。比如,通过呼吸放松练习来缓解情绪;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按摩,如甲亢患者可选择三阴交穴,甲减患者可按摩足三里等穴位;在饮食上,甲亢患者需忌食含碘食物,而甲减患者则应注意清淡饮食,避免生冷油腻。
中国医疗队的卓越贡献
在白俄罗斯的9个月里,中国医疗队共收治住院病人近2000人,门诊量超过1.2万人次。随着疗效的显现,白俄罗斯政府希望医疗队延期回国。医疗队在明斯克的工作时间从原定的6个月延长到9个月。
为了确保中医治疗的可持续性,医疗队在离开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他们与当地医生分享了33个协定处方,并将其翻译成俄文,还专门开设了针灸基础课程。在他们的努力下,白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中药房和第一个设备齐全的针灸室应运而生。
1993年4月,当医疗队即将回国之际,一位白俄罗斯卫生部官员表示,他们将加强对中医人才的培养,开展中医药治疗研究工作,并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中国中医医疗队前来交流。这标志着中医药不仅在白俄罗斯落地生根,更开启了两国在传统医学领域合作的新篇章。
中国的大国担当
除了医疗援助,中国还通过多种方式支持白俄罗斯应对核事故后果。1996年,中国政府派遣医疗队对受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放射性污染的病人进行治疗。多年来,中国持续向白俄罗斯提供药品、食品和医疗设备等物资援助。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周年和25周年之际,中国分别提供了价值1000万元人民币和400万欧元的专项援助,用于消除事故后果和建设安全防护设施。
陈珞珈教授带领的中国医疗队在白俄罗斯的救援行动,不仅展现了中医在治疗核辐射疾病方面的独特优势,更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中的责任与担当。这段历史,见证了中国与白俄罗斯两国人民的友谊,也彰显了中医在国际医疗合作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