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后,如何判断自己是感染了细菌,还是病毒?医生教你3招辨别
发烧后,如何判断自己是感染了细菌,还是病毒?医生教你3招辨别
发烧是常见的症状,但你知道如何区分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吗?本文将教你三种简单的方法来辨别,并纠正一些关于儿童发烧护理的常见误区。
小玉朋友的孩子,前两天突然在夜里开始发烧了,夫妻俩连夜带着孩子去医院挂急诊,结果忙活了半天,医生在进行了简单的血常规检查后,就让他们又把孩子抱了回去,小玉不太明白难道不用打针吗?
原来医院不建议小孩子使用抗生素,最近医院流感和支原体病人有比较多,考虑孩子症状较轻,又担心会造成细菌和病毒的交叉感染,于是就让他们将孩子带回去,按时服药了就可以了。
同样有孩子的小玉知道后,颇为感同身受,但她也是第一次知道,发烧居然还分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那么这两种情况到底该如何分辨呢?
感冒发烧是由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该可以辨别呢?
其实,引起感冒发烧这一症状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因为细菌感染或者病毒感染,这两年因为病毒高发,很多家长也格外关注孩子的发烧症状,但是他们并不清楚,到底应该如何区别这两种感染。
1.观察白细胞数量
到医院进行检查的时候,如果患者出现了发烧等症状,通常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而白细胞的数量,就可以看出这次的发烧,到底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还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当细菌感染进入人体之后,白细胞会开始工作,并且向着细菌感染的部位进行集中,以此来和细菌进行作战,保护身体机能,在这一过程当中,白细胞数量普遍升高。
在病毒感染的过程当中,病毒会产生“毒素”,有可能会吞噬或者麻痹白细胞,阻止白细胞的移行,同时吞噬性胞内,病毒也会不断地繁殖,造成白细胞的减少,因此在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之后,医生可以根据白细胞的增加或者减少来判断,患者究竟属于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2.观察临床症状
如果说,出现医院病人较多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观察临床症状等方法,来判断患者究竟是属于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在临床上,一般情况下的病毒性感染,除了会带来发烧症状以外,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嗓子疼、肌肉酸痛等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在去年新冠肺炎大肆盛行时,大部分人在发烧的过程当中,会出现明显的全身酸痛症状的主要原因。
但如果只是细菌引起的感染,化脓性感染相对来讲更为普遍,因此在发烧过程当中,可能会伴随着很多的发炎症状,比如说扁桃体发炎、鼻窦炎发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在此时通常会伴随咳嗽,产生浓痰等症状。
单就上面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发现,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带来的临床症状,区别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的。
3.观察血清降钙素原检查结果
除了以上的两种方式以外,医院里面还有可能会通过观察血清降钙素原检查结果,来判断患者属于哪种类型的发烧。这里所说的降钙素元,是由甲状腺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多肽,有研究表明:
• 降钙素元,对于细菌感染的检测敏感度相对更高,甚至可以达到90%以上。
因此降钙素元检查结果,可以作为临床上判断,患者是否为细菌感染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儿童发烧护理误区知多少,这些“常识”可能都是错的!
相对而言,老人和孩子因为抵抗力相对更弱,可能更容易出现发烧、感冒等症状,现在的家长普遍对于孩子的重视度又比较高,因此在护理过程当中,也会变得更加小心。
那么在儿童发烧护理过程当中,我们通常有哪些误区呢?
1.发烧不能吃鸡蛋?
不知从何时起,很多人都认为发烧时的患者并不能吃鸡蛋,大多数人认为,鸡蛋当中蛋白质含量相对更高,如果再发烧的时候摄入,有可能会增加身体的基础代谢,导致“高烧不退”。
但这种说法,健康时报在2009年就进行了反驳,他们不但分析了发烧病人适当食用鸡蛋的好处,还直接反驳了发烧是“不能吃鸡蛋”的这种理论。
正常情况下,食用蛋白质确实可以增加30%以上的基础代谢,但是一颗水煮蛋当中的蛋白质含量只占12.8%,蛋白质的重量大多维持在7克左右,它所增加的额外热量,不但对于成年人是微乎其微的,对于孩子同样并不会造成过多的影响。
相反,鸡蛋当中的蛋白质在人体当中的利用率很高,每天食用一到两个鸡蛋,不但不会对发烧病人的消化系统带来负担,还能为病人提供多种维生素,这是因为鸡蛋当中除了含有蛋白质以外,还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等。
2.一定要快速退烧?
很多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发烧,就会表现得特别担忧,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也更希望孩子可以快速地退烧,于是有些父母会要求医生使用退烧针,帮助孩子快速降温。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因为医生并不了解病情,一味地使用抗生素,只会造成孩子对抗生素产生依赖,而且很容易治标不治本,造成孩子反复发烧。
3.发烧是着凉了,一定要保暖?
在大多数人的普遍认知当中,孩子发烧感冒,一般都是因为着凉了,怕孩子了于是他们就会给孩子盲目的添衣服、保暖,即使是在夏天,很多家长也认为孩子流汗是一件好事,因此不敢让孩子吹空调、吹电风扇。
但是,和成年人相比儿童的体温本身就偏高,如果一味地保暖,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的体表散热能力下降,引起大量的出汗,甚至导致脱水和循环血量减少等问题的出现,如果严重了,甚至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休克。
这个季节的儿童发热,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
在孩子出现轻度发烧症状之后,父母可以先在家进行护理,如果温度达到了高度危险时,需要前往医院就诊。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大概在36-37℃,而孩子的体温一般相对成人更高,波动也会更大,如果孩子出现了一天当中正常体温波动相对较高,就是发热症状,正常情况下三个月以下的孩子,体温38℃以上属于高危险区,而超过三个月以后,温度达到39℃以上,算高风险。
很多老人会说,孩子适当的发烧,其实是在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因此对于低度烧并不需要过度的担忧,但如果孩子出现了持续高热,那么免疫功能就可能会受到严重的损伤,必须要立刻就医。
而在就医前的在家庭护理中,这几件事情我们必须要做到。
1.服用退烧药物
正常情况下,两岁以上的孩子在没有过敏史的情况下,可以口服对乙酰氨基酚,但在服用过程中要控制药量,还要控制服药之间的,间隔时长达到六个小时以上,这样才能规避大部分的用药风险。
如果说,在服用药物之后孩子已经可以出现温度降低,退烧等好转的现象,家长就不必过于担忧,此后只需要按时服用,观察后续的症状就可以了。
2.正确使用物理降温
发现孩子发烧之后,便进行物理降温的家长大有人在,但是关心则乱,真正正确使用的父母却很少。
首先,这种物理降温很有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强烈不适,甚至会导致孩子哭闹不休,而用酒精擦拭身体,更容易会带来危险,甚至会对孩子的皮肤造成损害。
如果想要让孩子感觉舒服,不妨试着用温水外敷额头,或者降低室内温度等方式,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加舒适,也能辅助孩子退烧。
参考文献:
[1]家庭科技. 2010(05) 孩子发烧大解惑 兰晓雁
[2]上海科技报地方级 孩子发热了如何应对,要马上去医院吗? 陶婷婷
[3]中原医刊. 1985(03) 为什么一般细菌感染后白细胞升高?病毒感染反而降低?伤寒杆菌感染为何白细胞也降低? 马厚志韩跃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