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胡永红:把微生物打造成“跨界高手”的科学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胡永红:把微生物打造成“跨界高手”的科学家

引用
人民网
11
来源
1.
http://edu.people.com.cn/n1/2024/0329/c1006-40206188.html
2.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4-12-17/doc-inczttzv1756990.shtml
3.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2-05/doc-ineikxsk2258620.shtml
4.
http://life.china.com.cn/yssh/gddh/detail2_2024_03/29/4361923.html
5.
https://m.toutiao.com/article/7402123050811589157/
6.
https://doi.wanfangdata.com.cn/10.3321/j.issn:1000-3061.2001.05.006
7.
https://people.ucas.ac.cn/~hyh
8.
https://k.sina.cn/article_2593325252_9a9300c400101hshj.html?from=science
9.
https://m.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65573.html
10.
http://www.icourses.cn/web/sword/portal/teacherDetails?userId=ff8080813adff240013ae3ee300504e3
11.
http://www.taixing.gov.cn/xwzx/txxw/art/2024/art_17346c3b9b98493785fd1ff778dd8696.html

在南京工业大学的实验室里,一位身披蓝色披肩的江南女子正忙碌着。她就是该校食品与轻工学院院长、教授胡永红。这位看似温婉的女性,却在微生物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今年3月,她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成为科技界女性的佼佼者。

01

从实验室到工厂:反应分离耦合技术的突破

1986年,胡永红考入南京工业大学生物化工专业。在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平凯的影响下,她逐渐确立了自己的科研方向。20世纪90年代初,一家化工企业急需向生物化工领域转型,生产有机酸、氨基酸产品。传统方法成本高、效率低,胡永红和团队成员开始探索反应分离耦合技术。

“我们将原材料的生物催化反应过程与多级分离过程集成到一个反应装置中完成,大大简化了工艺流程,使最终得到的有机酸浓度从原来的每升100克至150克,提高到每升3200克。”胡永红说。这项技术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更为生化加工过程的产业化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方法。2000年,她所在团队凭借这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那一年她只有32岁。

02

37种益生菌:从食品到农业的跨界应用

20世纪90年代末,胡永红带领团队开始研究益生菌。他们在全国多地进行土壤采样,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活性益生菌37种。这些益生菌不仅应用于食品和医药领域,还被成功引入农业。

“除了在工业、食品和医药方面发挥作用,益生菌能否在农业上一展身手?”胡永红带领团队克服了益生芽孢杆菌、霉菌等益生菌在绿色农用生物制品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并将关键共性技术应用于芽孢杆菌系列制品、抗生素、抑菌促生剂和生物疫苗等十余种农用生物制品生产中。她研发的多个产品获得农药登记证、药品注册证和批准文号。

03

从化工到农业:微生物技术的多元应用

胡永红的科研之路从未止步。她开始思考如何让微生物技术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从化工原料到食品添加剂,再到农业微生态制剂,胡永红带领团队不断拓展微生物技术的应用边界。

江苏省海岸线狭长,有不少盐碱地。2022年起,胡永红带领团队成员探索利用微生物改良土壤。她一次次和团队成员从盐碱地“土著”微生物中筛选耐盐碱品种,逐步建立盐碱地土壤微生物数据库。

“社会发展需求是最好的研究方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我和团队成员正在努力尝试将应用研究成果产业化、规模化,做‘顶天立地’的研究,以科技创新满足人民所需,助力产业发展。”胡永红说。

04

严谨治学:培养未来的科研人才

作为食品与轻工学院院长,胡永红不仅自己在科研领域取得卓越成就,还致力于培养下一代科研人才。她经常在深夜或凌晨回复学生的学术问题,甚至会住进工厂指导学生实践。在她的办公室里,大豆、水稻、辣椒被种成绿植,滋养它们的是胡永红和团队成员研发的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

“我的导师欧阳平凯常说‘你们的成果不要放在实验室的三角瓶里’。他希望我们可以把论文写在车间、流水线和田间地头,能够研发出有益于产业发展的技术。他的话一直激励我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一线的产品。”胡永红说。

05

结语

从化工原料到食品添加剂,再到农业微生态制剂,胡永红将微生物打造成“跨界高手”。它们可以守护肠道健康,也能当农作物、土壤的“医生”,还可以作为“工业血液”催化工业原材料,提高生产效率。这位在生物工程领域耕耘了30多年的科学家,用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为相关产业带来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