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AX与世卫组织:全球疫苗公平分配的新进展与挑战
COVAX与世卫组织:全球疫苗公平分配的新进展与挑战
2021年7月,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宣布与中国国药集团和科兴公司签署预购协议,这意味着中国疫苗正式进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疫苗库。根据协议,两家中国公司将在2021年10月底前向COVAX供货1.1亿剂新冠疫苗,这标志着全球疫苗分配迎来新的里程碑。
然而,全球疫苗分配仍面临严峻挑战。截至2022年6月,在世卫组织194个会员国中,只有58个国家达到了70%疫苗接种率的目标。更令人担忧的是,在低收入国家,只有37%的医务人员完成了基本系列疫苗接种。虽然全球疫苗供应已不再是制约因素,但贸易瓶颈、出口限制以及疫苗交付和接种能力不足等问题,仍在阻碍着全球疫苗公平分配的进程。
为应对这些挑战,世卫组织正在积极推动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大流行病条约的谈判。该条约旨在加强全球卫生治理,确保在未来的公共卫生危机中实现更公平的医疗资源分配。然而,谈判过程中出现了三大分歧:知识产权和知识共享、发展中国家的融资支持,以及基因资源的获取和惠益分享。
在知识产权问题上,非政府组织“乐施会”(Oxfam)的欧盟卫生政策顾问皮奥特·科尔琴斯基(Piotr Kolczynski)指出,欧盟和美国的强硬立场成为谈判进展的主要障碍。这些国家一方面强调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基石,另一方面却在国内采取措施克服专利壁垒。这种双重标准引发了发展中国家的强烈不满。
在融资支持方面,虽然欧盟及其成员国是世界银行大流行病基金的主要捐助国,但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这些资金远远不足以弥补其在大流行病防备和应对方面的巨大需求。此外,如何确保这些资金能够真正惠及最需要的群体,也是谈判中的一个焦点问题。
在基因资源分享方面,根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名古屋议定书》,各国对基因资源拥有主权。然而,在新冠大流行期间,许多国家免费共享了病毒基因序列数据,这些数据被制药行业用于开发检测试剂盒和疫苗。发展中国家呼吁建立更加公平的惠益分享机制,确保其能够从这些数据的使用中获得应有的回报。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的最新研究为疫苗公平分配提供了新的参考。研究团队发现,口服抗病毒药物Paxlovid能够将免疫力不足的新冠住院患者在急症期后的死亡风险降低42%。然而,Paxlovid的效果会受到新冠疫苗接种状况的影响。未完成疫苗接种且未使用Paxlovid的患者可能因协同效应面临更高的健康及死亡风险。这一发现进一步强调了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同时也揭示了药物治疗和疫苗接种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能够提升治疗效果。
面对全球疫苗分配的挑战,国际社会需要采取更加协调一致的行动。世卫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共同发起的COVID-19疫苗交付伙伴关系,正在34个低接种率国家开展工作,以加速疫苗接种进程。然而,要实现真正的疫苗公平分配,还需要解决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包括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卫生系统能力、建立更加公平的全球卫生治理体系,以及确保所有国家都能平等地获得最新的医疗技术和资源。
正如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言,新冠大流行期间出现的“疫苗种族隔离”现象,暴露了全球卫生治理中的深层次问题。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和团结协作,才能真正实现疫苗公平分配,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