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建设跑出“加速度”
数字乡村建设跑出“加速度”
近日,《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数字乡村建设进入全新阶段。根据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数字乡村建设已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通过智慧农业、农村电商、政务数字化等多种方式,数字技术正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截至2023年12月,农村网民规模已达3.26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788万人;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6.5%,较2022年12月提升4.6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背后,是数字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
在江苏淮安,当地通过数字化手段改造红椒产业,不仅提高了收购价格,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产业效益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在浙江遂昌,数字技术被应用于农产品品牌建设,2023年农村和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分别达2.49万亿元和0.59万亿元,展现出农村电商的强劲发展势头。
创新实践: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
在长三角地区,数字乡村建设正展现出勃勃生机。例如,上海郊野地区通过三维数字孪生场景建设,实现了传统村落的数字化转型;浙江德清通过全域宜机化改造,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升级;安徽“数字庙山”项目则为乡村治理插上了科技翅膀。
在浙江遂昌,数字技术被应用于农产品品牌建设。当地通过短视频和电商平台,成功打造了“遂昌长粽”等区域品牌,2023年网络销售额达20.5%。在江苏淮安,数字化改造让红椒产业焕发新生机,预计交易量提升60%,农户收益显著增加。
面临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农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仍需完善,部分高龄农民对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有待提升,专业人才短缺问题依然存在。
专家建议,数字乡村建设应注重精准施策,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也要提升农民的数字素养。同时,要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此外,还需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共同研发适用于乡村产业的数字技术和解决方案。
数字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持续深化,我们有理由相信,数字乡村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路径,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