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如何提升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专家解读:如何提升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个人、家庭的自我健康管理在促进健康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日,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办的“2024年自我健康管理科普传播活动”在北京举办,活动围绕新修订的“健康素养66条”,从生活方式、常见疾病的自我健康管理、合理用药等角度开展了科普传播。
健康家庭“六个有”倡议
在2023年的自我健康管理大会上,五家专业机构曾联合发布健康家庭“六个有”的倡议,包括要有“健康家长”、健康支持性工具、良好的膳食习惯、运动习惯、互相关爱的家庭文化和安全合理的家庭药箱。
儿童常见症状的识别与管理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科主任徐樨巍强调了家庭中儿童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儿童常见症状的识别、处理和家庭常备药物使用的指导。她提醒家长,儿童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特点,对疾病的反应和管理需求与成人有所不同,家长应具备基本的儿童健康知识以做出正确的家庭护理决策,家庭的早期识别和正确处理至关重要。
徐樨巍建议家长在孩子出现发热等症状时,首先要正确测量体温,并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退热药物,避免不必要的药物联用和过量使用,如果发烧伴随其他急性症状,或者持续不退烧等情况,应及时送医就诊。徐樨巍建议体温持续期可采用温水澡等物理降温措施作为退热辅助手段,同时应注意避免捂汗、酒精擦浴等不科学做法。对儿童消化系统常见问题如便秘和腹泻的管理,徐樨巍教授推荐了合理膳食、足够水分和适当运动等预防措施,并强调了在紧急情况下家长应带孩子及时就医。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科主任徐樨巍
科学管理家庭药箱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任药师孙艳就如何科学管理家庭小药箱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她指出,家庭药箱是家庭健康管理的基础工具,合理配备和有效管理家庭药箱对于提升家庭成员的健康管理能力、应对突发健康问题、减轻医疗资源压力具有显著意义。
孙艳建议,一是要科学配备。家庭小药箱的药品,应根据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进行个性化配备,遵循少而精、便于调整、避免浪费的原则,包括但不限于普通感冒药、退热药、止痛药、止咳化痰药、消化系统用药、抗感染药、抗过敏、皮肤疾病等常见疾病用药,以及轻微伤口的护理用品。二是要适宜存储。家庭小药箱的药品和应急辅料,应按说明书提示的贮存条件,正确存储,还要定期检查有效期,以免使用过期物品而带来无效或伤害。过期药品应主动投放到有害物质垃圾桶内,或移交医疗机构、药店专用回收点,并应及时补充和动态调整药箱物品。三是要合理用药。要对自己的健康有认知,了解疾病,并对疾病有判断力,正确选择药品,并按药品说明书提示、医师医嘱、药师用药指导使用药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特别是针对儿童和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注意剂量和剂型,确保安全合理使用药物,同时应注意妥善放置药箱,防止儿童误食等。希望每个家庭都能通过科学管理家庭药箱,提升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和能力,维护家庭成员整体健康,确保自我用药安全有效。另外,疾病严重者,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任药师孙艳
口腔健康维护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副研究员刘雪楠在科普中提出,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口腔疾病如龋病和牙周病不仅影响口腔本身,还可能增加全身性疾病的风险。
刘雪楠强调了全面口腔清洁护理的重要性,并建议公众使用含氟牙膏、保健牙刷进行每日至少两次的正确刷牙,科学使用牙线和牙间隙刷来清洁难以用牙刷触及的牙缝,以及合理使用漱口液来辅助清洁口腔。她建议使用水平颤动浮刷法以确保每颗牙齿的每个面都得到清洁,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预防和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副研究员刘雪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