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富微电大股东减持,你怎么看?
通富微电大股东减持,你怎么看?
近日,通富微电(002156.SZ)发布公告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大基金”)计划减持不超过3%的股份。这一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作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企业之一,通富微电的股价可能会因此出现短期剧烈波动。然而,从基本面来看,公司技术实力较强,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投资者在面对此类消息时应保持理性,避免过度反应,同时关注政策动态及多元化配置以降低风险。
事件回顾与市场影响
根据公告,国家大基金计划在2024年11月4日至2025年2月3日期间,以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持有的通富微电股份不超过4553万股,即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3%。截至2025年2月5日,本次减持计划时间区间已届满,国家大基金已累计减持公司股份3766.1万股,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2.48%,持股比例从11.26%下降至8.77%。
公司基本面分析
通富微电作为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其主营业务涵盖框架类封装、基板类封装和圆片类封装等九大封装品种。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70.81亿元,同比增长38.4%,归母净利润5.53亿元。根据业绩预告,公司2024年全年净利润预计为6.20亿元至7.50亿元,同比增长265.91%至342.64%。
公司毛利率达14.33%,高于同行水平,且2016年至2023年营收增速持续领跑行业。在技术方面,通富微电是国内首家将WB分腔屏蔽、Plasma dicing(激光切割)技术投入量产的封装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连续9年位居A股同行首位。在客户资源方面,公司与AMD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2023年来自AMD的收入占比近60%。
行业地位与前景
在半导体产业链中,封装测试位于后端环节,而先进封装技术已成为制约算力增长的关键因素。随着AI算力需求的爆发,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出货量从2023年的近120万台增长至2026年预计的15%,为封装测试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通富微电在先进封装领域具备显著优势,特别是在Chiplet技术方面。Chiplet是当前降低芯片开发成本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市场潜力巨大。2018年全球Chiplet市场规模仅6.45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达5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4%左右。作为国内Chiplet第一梯队企业,通富微电有望充分受益于这一技术趋势。
国家大基金的减持逻辑
国家大基金的减持行为需要从多个角度理解。首先,大基金一期已进入收获期,其投资的20余家半导体上市公司中,多数投资收益率超过5倍。大基金一期通过减持回收资金,一方面是对一期资金结构进行调整,以便于开展二期再投资;另一方面,是把资金从已经实现一定技术突破的企业转移至更需资金的企业。
从产业链发展角度来看,大基金财务投资起到的推动作用有目共睹。根据相关研报指出,一期投资的二级市场上市公司总营收从2014年的不到300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000亿元,四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6.9%。
投资建议
对于投资者而言,面对国家大基金的减持计划,应当理性看待。虽然减持可能引发短期股价波动,但通富微电的基本面稳健,行业地位稳固,长期发展前景向好。公司不仅在技术上持续领跑,在客户资源和市场布局上也具备显著优势。建议投资者关注公司长期发展,避免过度反应。
此外,投资者还应关注政策动态及多元化配置以降低风险。半导体行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同时,行业周期性特征明显,投资者可以通过多元化配置来分散风险,把握行业轮动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