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一范莉:用“无边界教育”培养出高考语文146分的状元
华师一范莉:用“无边界教育”培养出高考语文146分的状元
2024年高考,湖北考生唐楚玥以725分的惊人成绩摘得湖北省理科状元桂冠,其中语文更是取得了146分的超高分数,创造了湖北省高考语文成绩的新纪录。这一成绩背后,离不开她的语文老师——华师一附中被誉为“最牛语文教师”的范莉。
“无边界教育”:让语文学习突破课堂限制
范莉老师在华师一附中工作十余年,一直秉持“师爱为魂,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她认为,语文学习不应该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而是要突破传统教学的边界,让生活成为学习的广阔天地。
在范莉老师的课堂上,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她组织学生开展“为妈妈读诗”活动,让学生在朗诵中体会亲情的温暖;在戏剧单元教学时,她策划“我就是演员”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感受戏剧的魅力;在散文教学中,她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举办“秋天与三行诗”摄影大赛,将学生的创作制成精美的明信片。
范莉老师的“无边界教育”理念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拓展上,更体现在她对教育时空的突破上。她认为,教育不应该有时间的限制,也不应该局限于特定的学生群体。她经常利用寒暑假前往贫困地区支教,将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她还保持着与毕业学生的长期联系,关注他们的终身成长。
从积累到应试:一位高考状元的语文学习之路
唐楚玥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长期积累和科学方法的结晶。她的语文学习之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高一时,她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她准备了多个摘抄本,不仅记录成语、敬谦词等基础知识,还广泛摘录各种美文佳句。她还参加了文学院毕业生开设的培训班,学习写三行诗、民国体书信等,培养了浓厚的语文兴趣。
高二阶段,她开始注重规范性训练。她认真记录老师在评讲试卷时总结的各类题型解法,系统整理文言实词和古诗文意象,并开始有针对性地积累作文素材。她还学会了如何让摘抄更有条理,如何分析优秀作文,如何整合热点话题素材。
进入高三,她的学习更加聚焦应考。她开始大量做金考卷保持手感,注重剪贴和手抄相结合的高效学习方法。她特别强调对官文和同学优秀作文的学习,并开始有意识地整合热点话题素材。她还特别注重作文的练习,每周至少完成一篇,并根据老师的反馈进行修改。
华师一附中的语文教学特色:科学方法与人文素养并重
华师一附中作为中国基础教育的领航学校,其语文教学特色鲜明。学校坚持“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校开设专门的语文学法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华师一附中,语文教学强调四个关键能力的培养:咬文嚼字、梳理概括、辞能达意、纵深思辨。学校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批注、思维导图等方式培养这些能力。同时,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破除“我是理科思维,学不好语文”的错误观念,强调严谨、科学的思维品质正是学好语文的高端能力。
范莉老师的教学理念和华师一附中的教育理念相得益彰,共同塑造了唐楚玥这样的优秀学子。她的成功证明,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培养。范莉老师的“无边界教育”理念,为当前的语文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