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回娘家:贵州惠水的温情盛宴
大年初二回娘家:贵州惠水的温情盛宴
1月30日,大年初二,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摆金镇斗底村迎来了一场盛大的传统活动——“姑妈”回娘家。这一天,260余名外嫁的女儿们身着盛装,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与亲人团聚,共度新春佳节。
清晨,天刚蒙蒙亮,“姑妈”们便早早集合,她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饰,肩挑着沉甸甸的礼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队伍宛如一条色彩斑斓的长龙,行走在回乡的路上,成为冬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村口,娘家人早已等候多时。身着盛装的舅妈们唱起欢快的山歌,为归来的“姑妈”们挂上象征祝福的红鸡蛋。伴随着悠扬的芦笙曲,“姑妈”们与娘家人手拉手,围成圈跳起了欢快的芦笙舞,现场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氛围。
“回来的路上,我们一边走一边说,特别高兴,特别开心,心里面很激动,几十年没回家乡,肯定是开心。”一位名叫李秀英的“姑妈”激动地说。另一位“姑妈”黄学秀则感动地表示:“舅爷、舅妈,为我们日夜操劳,把这次活动办好,让大家玩得开心,吃得开心,跳得开心。”
最令人期待的长桌宴开始了。长长的桌子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火锅,香气四溢。 “姑妈”们与娘家人围坐在一起,亲切地交流着彼此的生活近况,相互祝福。长辈们讲述着家族的故事,年轻一辈则认真聆听,在欢声笑语中,浓浓的亲情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娘家人热情地为“姑妈”们夹菜,“姑妈”们也不忘叮嘱娘家人照顾好自己,温馨的场景令人动容。
这场“姑妈”回娘家的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家庭聚会,更是一场文化的传承和亲情的延续。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和谐与温暖。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样的传统活动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着人们,无论走得多远,家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
“此次‘姑妈’回娘家活动,不仅让外嫁的女儿们与亲人得以团聚,增进了亲情,也传承和弘扬了当地的传统文化,促进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同时,也为乡村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让大家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和乡愁。”当地村民如是说。
在这个充满现代气息的时代,贵州惠水的“姑妈”回娘家活动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它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这场活动让我们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亲情和传统文化永远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