琶洲数字配电网示范区:数字赋能引领未来
琶洲数字配电网示范区:数字赋能引领未来
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核心区域——琶洲,一座国际领先的数字配电网示范区正在崛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琶洲不仅承载着广州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重任,更肩负着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探路的使命。而在这里,广州供电局正以数字配电网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为琶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数字赋能:打造配网管理智慧“大脑”
走进琶洲数字配电网示范区,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智能运维体系。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示范区实现了对电网设备状态的全方位数字化管理,每一台设备、每一条线路都在数字世界中有了“孪生兄弟”。这种虚实映射的管理模式,不仅让设备状态一目了然,更为故障预测和运维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示范区的核心——生产指挥中心,一块巨大的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区域内电网的运行状态。这里汇集了来自各个角落的电力数据,通过智能分析系统,可以快速定位故障点,预测潜在风险,实现从“被动抢修”到“主动运维”的转变。据统计,自示范区成立以来,故障工单处置效率显著提升,人员到位用时平均减少了31%,平均复电用时减少了13%。
智能化改造是示范区的另一大亮点。在这里,传统的人工巡检已被机器人和无人机所取代。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变电站内穿梭,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设备运行状态;无人机则在高空盘旋,对输电线路进行全方位巡查。这些智能化设备不仅提高了巡检效率,更大大降低了人工巡检的安全风险。
管理创新:打破传统壁垒,实现营配融合
在琶洲数字配电网示范区,一场深刻的管理变革正在悄然进行。传统的配网配电和营销专业壁垒被彻底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营配一体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下,班组员工不再是单一的“流水线作业员”,而是成为了能够解决各类问题的“综合专家”。
“以前配电和营销是两个独立的部门,信息传递往往需要层层审批,效率不高。”琶洲供电区负责人介绍道,“现在我们实现了营配融合,信息传递更加顺畅,问题解决也更快捷。”据统计,营配融合模式运作后,琶洲新区的人均运维线路、电房、管理客户的数量均翻了一倍,用工效率提高了30%。
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组织架构上,更体现在具体业务中。以供电质量问题为例,示范区建立了“问题汇聚—措施制定—措施执行—效果评价”的全过程闭环管控机制,实现了对频繁停电、低电压等问题的协同解决。这种模式下,客户诉求得到了更快速的响应,供电类客户投诉量减少了51%。
服务升级: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产业发展
琶洲数字配电网示范区的建设,不仅提升了供电可靠性,更为区域内的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示范区内,可转供电率、智能电房覆盖率、低压联络率、智能台区覆盖率、电压合格率、站房全光纤覆盖率、自愈覆盖率均达到100%,成为广州数字配电网的标杆。
在优化用电营商环境方面,广州供电局推出了以“主动办、线上办、联席办、一次办”为特色的“四办”服务举措。对于新落户的企业,供电服务提前介入招商、土地出让和行政审批等环节,确保“拿地即开工、电等项目来”。同时,广州供电局还推出了绿电交易服务,企业可以通过“绿电e购”平台采购绿色电力,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展望未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双碳”目标
琶洲数字配电网示范区的建设,是广州供电局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规划,广州将打造“三片一点一标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其中琶洲将重点建设数字电网,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更加可靠、绿色的电力供应。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广州供电局正积极攻关氢电融合等核心技术,探索构建更加“柔性”的电网系统。未来,示范区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提高绿色电力比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从数字孪生到智能化运维,从营配融合到服务创新,琶洲数字配电网示范区正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双轮驱动,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这里不仅是一座数字配电网的示范区,更是一个展示中国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成果的窗口,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电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