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西游记》英文版的文化符号转换: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解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西游记》英文版的文化符号转换: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解读

引用
搜狐
10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127719071_562249
2.
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6/0216/c1003-28127638.html
3.
https://m.huxiu.com/article/718447.html
4.
https://language.chinadaily.com.cn/2015-06/15/content_21004850.htm
5.
https://image.hanspub.org/Html/72-2912643_75998.htm
6.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7566181/
7.
https://m.zimplifyit.com/n1/2021/0427/c431803-32088927.html
8.
https://www.flebm.com/mobile/index.php?m=goods&id=5287
9.
https://image.hanspub.org/Html/68-2912968_82066.htm
10.
https://m.baotounews.com.cn/p/809581.html

《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英文版的翻译和传播历程见证了这部文学巨著走向世界的历程。从最早的节译本到完整的全译本,不同版本的《西游记》在英语世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原著中的许多文化符号在翻译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转换。本文将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视角,探讨这些文化符号在英文版中的表现形式。

01

《西游记》的英文译本比较

《西游记》最早的英文译本是英国翻译家亚瑟·韦利(Arthur Waley)于1942年出版的《Monkey》。这个节译本虽然在西方世界广为流传,但其对原著的删减和改写却引发了诸多争议。韦利本人对《西游记》的定位较为简单化,将其视为一部讽刺小说,因此在翻译时大量删减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段落,如五行、炼丹等描述。更令人遗憾的是,原著中的数百首诗词在韦利版中几乎全部被忽略。

相比之下,余国藩(Anthony C. Yu)的全译本《The Journey to the West》则更完整地保留了原著的风貌。余国藩不仅精通中英双语,还拥有宗教与文学的双重学术背景,这使他能够深入理解并准确传达《西游记》中的宗教内涵和文学价值。他的译本不仅完整保留了原著的750余首诗词,还对其中的宗教典故和文化细节进行了详尽的注释,被誉为最权威的《西游记》英文全译本。

02

文化符号的翻译与转换

在《西游记》的英文版中,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符号都经历了独特的转换过程。以主要人物的称谓为例:

  • 孙悟空被译为“Monkey King”,这个翻译简洁明了,既体现了孙悟空的猴性,又突出了其王者地位。
  • 唐僧则被译为“Tang Priest”,直接点明了他的历史原型和宗教身份。
  • 金箍棒这一标志性武器被译为“At-Will Gold-Banded Staff”,既保留了其金箍特征,又体现了其随心所欲的神奇特性。

更有趣的是,一些经典场景和对话在翻译中也得到了巧妙处理。例如,菩提祖师对孙悟空说的那句“以后你要是闯祸了,别说是我的学生”,在英文版中被翻译为“If you cause trouble one day, just don't say you are my disciple”。这种直译不仅保留了原文的语义,还传达了菩提祖师的无奈与警示,让西方读者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深意。

03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文化符号转换

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来看,《西游记》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涉及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符号系统的互动。在英文版中,许多视觉和听觉元素也被巧妙地融入翻译中。例如,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在英文中被译为“seventy-two transformations”,这个数字和能力的组合在西方读者眼中同样具有神秘和强大的象征意义。

此外,多模态话语分析还关注符号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联。在西方语境下,孙悟空的形象往往被解读为一个叛逆者和英雄,这与西方文化中强调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相呼应。这种跨文化的符号解读不仅丰富了《西游记》的内涵,也使其成为连接东西方文化的重要桥梁。

04

结语

《西游记》的英文版不仅是语言的翻译,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符号转换。通过对比不同译本的处理方式,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完整保留原著文化细节的全译本,才能真正传达《西游记》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而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视角来看,这部作品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表现形式,为我们理解文化符号的转换提供了宝贵案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西游记》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必将继续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