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心理学角度解析苏轼的乌台诗案心路历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心理学角度解析苏轼的乌台诗案心路历程

引用
腾讯
11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30612A03WDV00?no-redirect=1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9%8C%E5%8F%B0%E8%AF%97%E6%A1%88/1287596
3.
https://www.sohu.com/a/797065544_121124788
4.
https://news.ifeng.com/c/8TuVVjH09o2
5.
http://sc.china.com.cn/2023/yaowen_1016/511977.html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3%8F%E8%87%BA%E8%A9%A9%E6%A1%88
7.
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41583
8.
http://dpaper.las.ac.cn/Dpaper/detail/detailNew?paperID=20198390&title=%E5%9F%BA%E4%BA%8E%E6%96%87%E8%A8%80%E5%88%86%E6%9E%90%E7%9A%84%E4%B9%8C%E5%8F%B0%E8%AF%97%E6%A1%88%E5%89%8D%E5%90%8E%E8%8B%8F%E8%BD%BC%E5%BF%83%E7%90%86%E5%8F%98%E5%8C%96%E7%A0%94%E7%A9%B6%E2%80%94%E2%80%94%E4%BB%8E%E5%BF%83%E7%90%86%E8%AF%AD%E4%B9%89%E5%92%8C%E4%BA%BA%E6%A0%BC%E7%89%B9%E5%BE%81%E7%9A%84%E8%A7%92%E5%BA%A6&source=%E7%9B%B8%E5%85%B3%E6%96%87%E7%8C%AE
9.
https://www.mssswhyjy.com/sansu/xslw/detail?uid=1000000000000035979
10.
https://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1224/c404063-31519333.html
11.
https://www.mssswhyjy.com/sansu/xslw/detail?uid=1000000000000073381

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这场因诗文引发的文字狱,不仅改变了苏轼的命运轨迹,也深刻影响了他的心理状态和人生观。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结合苏轼的文学作品和现代心理学研究,探讨他在乌台诗案后的心理变化历程。

01

乌台诗案:一场改变命运的文字狱

乌台诗案发生在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反对新法、托诗以讽而被捕入狱。这场文字狱的导火索是苏轼在《湖州谢上表》中的一句话:“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御史台官员李定、何正臣等人以此为据,指苏轼讽刺朝廷,最终神宗下令将其拘捕。在狱中度过130天后,苏轼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

02

初到黄州:孤独与痛苦的煎熬

被贬黄州初期,苏轼经历了极大的心理痛苦。在《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中,他写道:“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词生动展现了苏轼内心的孤独、惊悸和痛苦。他如同一只失群的孤雁,在寒冷的沙洲上徘徊,找不到栖息之所。

03

自力更生:从困境中寻找出路

为了摆脱困境,苏轼开始积极寻求自我救赎之路。他首先从物质生活入手,开垦东坡、修建雪堂,解决了生计问题。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不仅改善了他的生活状况,也为他提供了精神寄托。在《初到黄州》中,他写道:“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虽然仍带有自嘲的意味,但已开始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04

文学创作:精神世界的升华

文学创作成为苏轼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柱。在黄州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在逆境中寻求精神解脱的努力。在《赤壁赋》中,他通过与客人的对话,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的思考,展现了超然物外的境界。

05

心理学视角:苏轼的心理调适过程

现代心理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苏轼心理变化的新视角。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使用CC-LIWC(古汉语文本分析工具)对《苏轼集》中的文言作品进行分析,发现乌台诗案后苏轼的心理语义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在:

  1. 佛道思想的增强:研究显示,乌台诗案后苏轼更倾向于佛道修行,表现出心无外物、关注当下的心态。这与他在黄州期间创作的许多作品中流露出的禅意和道家思想相吻合。

  2. 尽责性人格特质的提升:大五人格预测模型显示,苏轼在乌台诗案后的尽责性显著提高。这体现在他重新入仕后的尽忠职守,以及在文学创作上的精益求精。

  3. 儒家思想的低谷与复归:研究发现,儒家关键词在贬谪期呈现低谷,但在任职期又恢复高水平。这反映了苏轼在逆境中对儒家价值观的重新思考和坚守。

06

人格特质的演变:从痛苦到超脱

苏轼在黄州期间的人格特质演变,展现了人类面对挫折时的心理调适过程。他从最初的痛苦、孤独,逐渐转向自力更生、文学创作,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旷达乐观人格。这种人格特质的演变,不仅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反映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数据中。

07

历史意义与启示

苏轼在乌台诗案后的心路历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他面对挫折时的积极态度、自力更生的精神、以及通过文学创作寻求精神解脱的方式,都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只要保持乐观旷达的心态,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出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