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新机遇:企业如何抓住红利?
长三角一体化新机遇:企业如何抓住红利?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在政策协同、市场建设、产业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制度创新到市场拓展,从产业升级到区域协同,长三角一体化正在释放多重红利。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累计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8项已面向全国复制推广。示范区在规划管理、生态保护、要素流动等方面持续创新,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开放便利的投资环境。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则在更高水平的开放中先行先试。截至2024年,临港新片区已累计形成70个全国首创性制度创新案例,重点聚焦跨境数据、跨境金融、高能级航运服务等领域。其中,国际再保险功能区登记保费规模突破100亿元,滴水湖金融湾一期即将全面建成启用,已累计注册落地企业1400余家,吸引注册资本超2100亿元人民币。
市场机遇加速显现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区域内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以新兴金融为例,临港新片区经过四年多的发展,金融业增加值实现倍增,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保持每年20%的增速。同时,区域内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跨区域合作,将低水平产业竞争转变为相互之间的合作,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与系统重构。
企业实践案例
上海临港集团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先行者,早在2009年就在浙江设立漕河泾开发区海宁分区,成为沪浙两地首个跨区域合作园区项目。目前,临港集团已在江苏盐城设立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在江苏启动临港常熟绿洲芯城,并积极探索与湖州、太仓等地的合作,逐步形成江浙沪地区区域协同、联动发展的园区布局。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从动工到完工仅用7个月,再次刷新了“特斯拉速度”。该项目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之外的第一座储能超级工厂,也是特斯拉入华十年来的又一大型投资项目,充分体现了长三角地区优越的投资环境和高效的政务服务。
未来展望
专家指出,长三角地区应继续发挥在开放、创新方面的资源禀赋优势,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注重创新协同、产业集群和配套体系完善,为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企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从制度创新到市场拓展,从产业升级到区域协同,长三角一体化正在释放多重红利。企业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布局,提升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竞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