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真武大帝:从武神到文神的艺术变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真武大帝:从武神到文神的艺术变迁

引用
豆瓣
10
来源
1.
https://m.douban.com/note/734044651/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7J6D4550521SID7.html
3.
https://www.cafa.com.cn/mobile/cn/figures/article/details/815802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Q53DTVE0521RS1O.html
5.
http://philosophychina.cssn.cn/fzxk/zjx/201507/t20150713_2728557.shtml
6.
http://m.zhishishu.top/Article/index/49d282f6-d3ae-4434-9687-c28fe9e6e935
7.
http://www.jlszjzhw.org/newsdjshengwai/3298.jhtml
8.
https://m.fx361.com/news/2017/1009/16013007.html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902/17/47225504_1094865974.shtml
1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9/09/83023575_1134449591.shtml

真武大帝,作为道教尊奉的重要神祇,其艺术形象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显著的变迁。特别是在明代,真武崇拜达到鼎盛,形成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本文将通过具体艺术作品,探讨真武大帝从武神到文神的艺术演变。

01

从星宿神到玄天上帝:真武大帝的历史脉络

真武,古称玄武,最早作为星宿神出现在战国秦汉时期的四象之中。魏晋南北朝时期,他成为太上老君的侍卫神;唐代,他是北极紫微大帝的神将;北宋时期,被封为“真武灵应真君”;元代,又被加封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到了明代,真武大帝的信仰遍及全国,成为明朝的护国神。

02

明代真武大帝的四种艺术形象

明代的真武图像继承了宋元以来的南北两个发展传统,并有了新的突破。图像变化更加丰富,呈现出了多元并存的状态,图像的艺术水平更高,真武图像的发展走到了颠峰。明代北方武宗元朝元图传统中的玄帝武神形象依然持续不断地发展,如明代山西宝宁寺水陆画《天蓬、天猷、翊圣、玄武真君》中的玄武(图9),披发执剑,皂袍跣足,金甲露出皂袍的面积很大,形象威武,武神特征明显,衣带飘舞,动感强烈,玄武仍作为四圣的一员而存在,与永乐宫真武壁画的风格相似。又如河北省石家庄市毗庐寺后殿明代水陆会壁画中的玄天上帝图像(图10),高大威猛,全身金甲,是典型的武神形象。玄帝顶戴圆光,右手持剑,左手握袍,常见的皂袍被显著的弱化,缩到一角,采用沥粉贴金的技法,使金甲更加绚烂夺目。此玄帝像更为有特色的是不仅衣带飘动,而且脑后的披发在圆光的周围飘升飞舞,神气十足。从此图高超纯熟的壁画技法来看,明代北方的宗教壁画仍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但明代从朱元璋起,“出于对全真道唯独修一己性命的看法,及全真道与元室关系密切的嫌隙,对全真派不大重视。”(22)全真派在明代沉寂了下来,对北方道教图像的发展无疑会有一定的影响。


明代山西宝宁寺水陆画《天蓬、天猷、翊圣、玄武真君》中的玄武


河北省石家庄市毗庐寺后殿明代水陆会壁画中的玄天上帝图像

明代南方地区的真武图像也延续了宋元以来以文神为主的南方造像传统,明代正一派道教成为法定的道教领袖,形成了强大的势力。由于明代的正一道士多出自江西,属于南方,因而在造像选择上更易于受南方造像传统的影响。正一派道教领袖与明皇室关系密切,因而南方造像传统影响到了京师,甚而波及全国。从现存明代真武图像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为纯武神图像,如前引石家庄毗庐寺后殿明代水陆会壁画中的玄天上帝图像(见图10)、武当山紫霄宫大殿内持剑真武图像(图11)、武当山带龟蛇持剑真武像(图12)、杭州六和塔明万历石刻真武像(图13)、广东佛山祖庙明代真武行宫武神像(图14)等。这类真武图像全身铠甲,尽量将皂袍隐去不见,宝剑寒光闪闪,人物衣带飘舞,有的甚至脑后的披发也飘升起来,如图10、图13,动态感强,一副如临大敌、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的架势,真武战神的特征十分明显。这类图像在北方较为多见,明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常来骚扰边境地区,因而与少数民族接壤的山西、河北一带,很需要这位护国战神的佑护,武神形象最适合当地的需要。当然南方地区也常出现此类战神形象,但一般都是在护卫、助战、巡游等需要武神的场合时多见。


武当山紫霄宫大殿内持剑真武图像


武当山带龟蛇持剑真武像


杭州六和塔明万历石刻真武像


广东佛山祖庙明代真武行宫武神像

第二类为古圣贤模样的文武神真武图像,如武当山金殿内的铜铸真武大帝像(图15)、武当山五龙宫的全山最大真武铜像(图16)、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所藏的明正统年真武铜像(图17)、明代水陆画真武大帝像(图18)等。这类图像根据皂袍中所见铠甲面积的大小,又可以分为武神特性稍强(如图18)和武神特性稍弱(如图15)两类。但总体来讲,此类图像中真武的武神特性已明显退居次要地位,而古圣贤模样的文神特性则居于主导地位。此类图像的数量较多,如图15就是明皇室认可的标准图像,铸于永乐十四年(1416年),置于金殿之内,是永乐皇帝御赐的全山最重要的铜像,民间流传此像是按照永乐皇帝的样子塑造的,故有“真武神,永乐像”之说。永乐皇帝选定这种真武图像作为皇室家庙的主像,当然具有官像或官样的特性。此类像从总体来看已是文神真武,其最大的特点是在胸前衬出一片铠甲,以表明真武所具有的武神特征,铠甲的表露十分含蓄,表明明代真武政治宗教地位提升之后,适应其玄天上帝身份的需要,有意弱化真武武神特性的趋势。


武当山金殿内的铜铸真武大帝像


武当山五龙宫的全山最大真武铜像


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所藏的明正统年真武铜像


明代水陆画真武大帝像

第三类是古圣贤模样的文神真武图像,如广东佛山祖庙国内现存最大的明代真武坐像(图19)、武当山紫霄宫大殿所放明代真武坐像(图20)、美国波士顿Museum of Fine Arts 所藏明万历青花瓷真武像(图21),以及《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中的《应现图》15图(图22)、《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玄天上帝》插图(图23)等。这类图像的数量也较多,与第二类最大的不同是此类像真武已完全着皂袍或彩袍,没有一点铠甲的痕迹。虽然真武披发跣足、前放龟蛇的标志性特征仍然存在,但已不见持剑的图像。真武的面部表情也变得和蔼可亲,有的还面带微笑,如图19。这些图像中有的还在像后的座椅上或像所在的神龛上饰有蝙蝠图案,如图21座椅上的众多蝙蝠,图19神龛上所雕的蝙蝠,比较强调“福神”的神性。这说明此类神像的文神化不仅有玄武地位提升的原因,还有亲近民众、亲近世俗的实际需要。


广东佛山祖庙国内现存最大的明代真武坐像


武当山紫霄宫大殿所放明代真武坐像


美国波士顿Museum of Fine Arts 所藏明万历青花瓷真武像


《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中的《应现图》15图

第四类是天帝类真武图像,如武当山紫霄宫大殿全山尚存最大的泥塑真武圣像(图24)、现藏于日本东京灵云寺的《天帝图》(图25)、徐永道《武当嘉庆图》中的《玄帝圣号》图(图26)等。这类图像特色鲜明,是元明以来真武被封为玄天上帝后的艺术表现。这类图像中,真武大帝身着帝王服饰,头戴冕旒,手持笏板,端坐在龙椅之上,面容庄严肃穆,尽显帝王之尊。这类图像不仅体现了真武大帝作为玄天上帝的至高地位,也反映了明代皇室对真武大帝的尊崇。


武当山紫霄宫大殿全山尚存最大的泥塑真武圣像


现藏于日本东京灵云寺的《天帝图》


徐永道《武当嘉庆图》中的《玄帝圣号》图

03

艺术形象变迁背后的历史原因

真武大帝艺术形象的变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需求和信仰背景。北方地区因边境战事频繁,更倾向于武神形象;南方地区则在正一道影响下,发展出文神形象。明皇室认可的官像则是一种文武兼备的形象,既体现了真武大帝的护国功能,又彰显了其作为玄天上帝的尊贵地位。

此外,真武大帝的艺术形象还受到民间信仰的影响。在民间,真武大帝不仅是护国战神,还是福神和行业神。例如,在义和团运动中,真武大帝被尊为祖师,成为民间秘密社会的信仰神祇之一。在一些行业中,真武大帝还被奉为行业神,如描金、算命等行业。

04

结语:真武大帝艺术形象的多元性

真武大帝的艺术形象从早期的星宿神,到宋代的真君,再到明代的玄天上帝,经历了显著的变迁。其艺术形象的多样性,既体现了道教文化的包容性,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需求和信仰背景。真武大帝既是威武的战神,又是慈祥的文神,既是护国神,又是福神,其多元性使其成为道教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重要神祇之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