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古镇必打卡:杨振宁旧居、孙立人故居和鹤庐
三河古镇必打卡:杨振宁旧居、孙立人故居和鹤庐
三河古镇,这座位于合肥西南的千年古镇,不仅以其独特的水乡风光闻名,更因孕育和见证了多位历史名人的成长而熠熠生辉。在这里,杨振宁旧居、孙立人故居和鹤庐三处历史建筑,如同三颗明珠,镶嵌在古镇的街巷之中,诉说着过往的辉煌。
杨振宁旧居:诺贝尔奖得主的成长摇篮
位于三河古镇古南街的杨振宁旧居,是一座始建于明清时期的民间宅院。1937年抗战爆发后,少年杨振宁随庐南中学迁至三河,在此度过了难忘的求学时光。
整座旧居占地700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砖木结构明清风格宅院。循两级石阶而上,抬眼便可望见门楣上的“杨振宁旧居”字样。前厅右侧,一帧杨振宁博士巨幅照片占去半个墙面,这里还配置了一套电视音响设备,专门播放央视《走遍中国——杨振宁》的专题片和当年杨振宁荣获诺贝尔奖颁奖的记录片。
穿过天井来到中厅,这座二进房屋是整个旧居的主体部分,偌大的厅堂内,自左而右陈列着一整套图片与实物资料,从少年求学、青年获奖,到留学授教、回归故里,详尽记录杨振宁先生大半生奋斗历程。从古镇三河走出去,到站在诺贝尔领奖台上,而后又回到三河,它记载的不仅仅是一位科学伟人拼搏奋斗、孜孜以求的成功之路,更是一个海外游子风雨兼程、魂系故土的赤子之心。
孙立人故居:抗日名将的传奇起点
在三河古镇八扇巷,有一座普通的皖中徽派住宅,这里就是孙立人的出生地。孙立人1900年出生于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时光。
修复后的孙立人故居分为两进。第一进是图片和文字展,主要介绍孙立人的生平,包括漫漫求学路、家世渊源、发愤图强、行健不息须自强、留学美国、“八一三”淞沪会战等几个板块。一二进中间为一个天井院,院两边主要展示孙立人当年部分作战地形的图片。第二进为两层小楼,楼下是会客厅,二层为一木质小楼。
作为清华大学和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高材生,孙立人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两次率部参加入缅作战,特别是在第二次入缅作战时打残了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第18师团,歼灭日军2万多人。在两次入缅作战中,他率部共击毙日军33000多人 ,是抗战中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在国际军事史上也享有盛名,有着"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的美称。这其中也包括解了7千英缅军之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00余人扥事迹。
鹤庐:古镇文化的见证者
鹤庐,这座位于三河古镇南街的古建筑,虽然不如杨振宁旧居和孙立人故居那样声名远扬,但它同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作为古镇内的历史遗迹之一,鹤庐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鹤庐始建于清代,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建筑。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尽显徽派建筑的精致与典雅。走进鹤庐,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感受到古镇昔日的繁华与文化底蕴。
三河古镇的这三处历史建筑,不仅是名人成长的见证,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缩影。它们静静地矗立在古镇的街巷中,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探访。在这里,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古镇的自然风光,更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体会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