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清洁能源助力高质量发展新实践
青海:清洁能源助力高质量发展新实践
站在青海高原之上,极目远眺,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广袤的戈壁滩上,一条条输电线路将清洁能源送往全国各地。这里,正在上演一场能源革命的生动实践。
资源禀赋:高原上的“绿色宝藏”
青海,这片被誉为“三江之源”的高原大地,不仅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更蕴藏着巨大的太阳能和风能潜力。截至2024年底,青海省电力总装机达到7190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发电装机6579.1万千瓦,占比高达91.5%。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青海在清洁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更折射出其作为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战略地位。
在青海,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561万千瓦,连续四年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风电装机容量1185万千瓦,位居全国前列;水电装机容量1305万千瓦,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水电基地。这些数字背后,是青海充分利用高原独特资源优势的生动实践。
创新驱动:科技赋能清洁能源
在青海,科技创新正为清洁能源发展插上科技翅膀。青海省能源大数据中心打造的“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新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创新应用”入选国家创新领航应用案例,这一成果充分展现了青海在新能源技术创新领域的实力。
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青海实现了全国首个多租户新能源大数据平台,支持2000座新能源电站集中监测和安全管控,数据接入和存储效率提升10倍。开发的设备健康管理、集中功率预测、故障诊断等应用,有效提升设备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20%以上,提升新能源消纳0.6%左右。
产业融合:打造绿色算力新高地
青海正积极申报国家枢纽节点,推动绿色算力产业发展。《青海省促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提出,要依托青海清洁能源资源优势,实现80%以上绿电用能保障。对新建、扩建数据中心及绿色算力产业重点项目,按照实际建成的标准机架数和购买算力设备实际投资额,给予不超过10%的奖补。
在“东数西算”战略的引领下,青海正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算力需求。通过创新电力算力协同机制,开展算力电力联合调度协同试点,推动“沙戈荒”大基地项目与绿色算力产业协同开发。同时,青海还在积极探索绿色算力与碳交易、碳汇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树立绿色算力品牌形象。
政策引领:打造清洁能源发展新高地
青海省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清洁能源发展。《青海省促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对绿色算力企业执行青海省绿电价格,并长期保持绿色算力企业用电价格处于全国较低水平。同时,青海还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以优惠利率给予融资支持,并吸引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绿色算力产业。
未来,青海将依托已建成的黄河上游水电基地,海南、海西州两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加快国家第二、第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清洁能源供应能力。同时,青海还将运用好能源、国土等多部门协同联动的选址选线、用地保障会商专班及协调机制,积极衔接相关部门落实建设用地指标,确保项目建成并网。
展望未来:为全国能源转型提供青海方案
青海的清洁能源发展之路,不仅是一场能源革命,更是一次发展模式的创新。从“资源大省”到“产业高地”,青海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未来,青海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融合,为全国能源发展转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海正以清洁能源为引擎,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青海将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青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