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巨塔》揭秘:东大医学部晋升内卷真相
《白色巨塔》揭秘:东大医学部晋升内卷真相
《白色巨塔》是日本富士电视台于2003年播出的一部重磅级医疗剧,通过浪速大学附属医学院的外科副教授财前五郎与第一内科副教授里见修二的故事,展现了日本顶级医学院校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晋升竞争。这部剧不仅是一部医疗剧,更是一部揭示日本医学界生态的现实主义作品。
东大医学部的晋升之路:从医学生到教授
在《白色巨塔》中,财前五郎凭借成功切除大阪府知事的癌症肿瘤而在业内赫赫有名,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只是副教授,距离教授之位还有一步之遥。这一步看似简单,实则需要跨越重重难关。
在日本的医学教育体系中,成为一名医生只是第一步。从医学生到教授,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严苛的晋升过程:
医学生阶段:首先需要完成6年的医学本科教育,这比普通本科多出两年,用于临床实习。
住院医师培训:毕业后还需要进行为期两年的临床研修,这是成为专科医生的必经之路。
助理教授阶段:完成临床培训后,医生通常会担任助理教授,这一阶段需要5-10年,期间需要发表大量科研论文,积累临床经验。
副教授阶段:从助理教授晋升为副教授,又需要5-10年的时间。这一阶段医生需要在临床和科研上都有突出表现,同时还需要承担教学任务。
教授阶段:最后,从副教授晋升为教授,这一步往往是最艰难的。根据最新数据,东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的平均年龄为56岁,这意味着医生从医学生到教授,需要大约30年的时间。而且由于“讲座制”的存在,一个研究领域通常只设一名教授,竞争异常激烈。
内卷的真相:以财前五郎为例
财前五郎的故事,正是东大医学部晋升内卷的缩影。在剧中,他为了晋升教授,不惜与上级东教授明争暗斗。东教授即将退休,但对财前五郎看不顺眼,因为自己不能接受一个毛头小伙子顶替外科第一教授的名号。于是,一场明争暗斗就此展开。
这种激烈的竞争,正是医局制度下不可避免的产物。医局制度规定,每个科室的教授职位只有一个,而且通常由科室内部选拔产生。这就意味着,医生们不仅要与同龄人竞争,还要等待前辈退休或调离,才能有机会晋升。
制度反思:优劣与改革
这种严格的晋升制度,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它确保了教授队伍的高水准,每一位教授都是经过长时间考验的精英。另一方面,这种制度也带来了严重的内卷问题。许多年轻医生为了晋升,不得不牺牲个人生活,过度工作,甚至采取不正当手段。
近年来,日本医学界也开始反思这种制度的合理性。一些医学院校开始尝试改革,比如增加教授职位数量,打破“讲座制”的限制;或者引入外部评审机制,增加晋升的透明度。但这些改革都面临着巨大的阻力,因为它们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蛋糕。
《白色巨塔》虽然是一部虚构的电视剧,但它揭示的医学部晋升内卷问题,却是日本医学界的真实写照。这种严苛的筛选机制,虽然保证了教授队伍的高水准,但也带来了严重的内卷问题。如何在保持学术质量的同时,减轻医生们的压力,是日本医学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