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潼关城
诗情画意潼关城
盛夏时节,潼关这座小城如诗如画。巍巍秦岭,千峰俊秀;滔滔黄河,奔腾不息。华山和黄河在潼关牵手相望,形成中华大地上独特的岳渎相望奇观,也造就了潼关交通要道、军事重隘的战略地位,不断书写着中华民族最具传奇的英雄史诗。
盛夏时节,小城潼关如诗如画。
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正立足资源禀赋优势,通过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推动产业繁荣发展的“硬支撑”,走出一条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潼关县标志性建筑牌楼(本文图片来源于潼关县融媒体中心)
诵读经典 体验文化盛宴
翻阅史书,从不缺乏对潼关之险、之难、之美的赞美之词。
“秦有潼关,蜀有剑阁,皆国之门户。”这是《春秋传》对潼关的评价;
“畿内之险,唯潼关与山海关为首称。”这是《山海关志》对潼关的赞誉;
“华岳三峰凭槛立,黄河九曲抱关来。”这是古时潼关关楼上的著名楹联……
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咏潼关的诗词歌赋达300余首,唐代杜甫的《潼关吏》、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诗篇更是千古传诵。
今年以来,潼关县启动“诵读潼关诗词感悟家乡魅力”活动,在全县营造“学习诗词、喜爱诗词、使用诗词、传承诗词”的浓厚文化氛围,让诗词飘溢潼关,共建文化潼关。
6月7日,潼关县政府举办“诵读潼关诗词感悟家乡魅力”诗词诵读活动,朗诵者们以诵寄意、以声传情,先后诵读了《潼关吏》《黄河春涨》《题潼关楼》等诗词作品。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诵读,一段段声情并茂的朗诵,让大家在诗词中感受潼关历史文化的厚重与温度,体悟千百年前先贤们的诗意情怀。
“通过诵读活动,使我更加理解诗人们的家国情怀,希望更多人通过我们所讲的故事了解潼关诗词文化,感受背后的情感和哲理。”潼关县干部张薇说。
潼关县文旅局开设的“文旅潼话大讲堂”诗词背诵专题,让全体机关干部轮流走上讲台,背诵《咏潼关古诗词选注》内容,并对作品进行解析、延伸,进一步了解诗人作诗的背景及抒发的感情,解读诗词背后的潼关故事。
诗词背诵活动为干部提供了一个了解诗词文化和潼关历史的平台,通过常态化的学习分享,让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文素养,使人人成为热爱潼关、宣传潼关的代言人。
夕阳下的潼关黄河美景
线上线下 感受诗中“铁马雄关”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我看了潼关文旅的短视频,就一直想来看看,这不趁着周末就来了。”6月16日,游客王丹登上位于潼关古城景区的山河一览楼极目远眺。站在这里,她说自己已然感受到了张养浩笔下所描绘的壮美雄关。
为推进诗词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潼关县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多种渠道让大家感受“铁马雄关”。
线下组织开展“潼关诗词宣传推广”系列活动,发挥“中华散曲教育基地”“陕西散曲之乡”等作用,组织开展诗词研讨会、诗词采风交流、潼关诗词解析推广、专栏宣传等活动,制作潼关诗词动漫视频,多渠道、多种方式推介潼关文化。
线上设立《潼声朗朗》《诗词里的潼关》品牌文化栏目,推送潼关经典诗词、潼关诗词赏析,连线采访潼关籍西安对诗服务员,把潼关古诗词推向全网。
“我们还选取了一些潼关诗词,配合景点实拍对诗词进一步阐述,将潼关古诗里的波澜壮阔、金戈铁马的壮丽画卷透过镜头为大家徐徐展开,让游客跟着视频追寻古人的足迹,踏春花夏草,品诗风词韵。”潼关县文旅局干部孔婧说。
据悉,潼关县累计创作宣传视频133期,其中《雪落古城诗意如画》《穿着汉服去赏花》《满园春色映牡丹画中漫步赏芬芳》等9个短视频成功登录“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陕西话版〈遇见〉来给潼关文旅上上分》进入抖音渭南同城榜一;拍摄发布“潼”启春信“阅”见芳华和“阅享新时代书香润潼关”系列视频8期;春节期间制作《黄河岸边过大年》系列短视频12期,“五一”小长假期间发布“五一假期游玩潼关”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达500万次,点赞量260万次。
潼关古城景区
以文促旅 融合产业提质增效
“请你咥潼关肉夹馍”“等你来潼关耍”……今年1月24日,潼关军事文化IP“潼小兵”形象发布会举行,一个个头戴大檐帽、身着军服、手持长枪、身挎腰刀的明朝守城士兵“潼小兵”用他独有的表情包和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欢迎八方来客。
这是潼关县在创新文旅融合发展的又一新举措。与此同时,近年来,潼关县依托良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足融合文章,打造了一系列特色节庆品牌活动,加快推进文旅项目建设,不断推动文旅产业创新发展。今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176.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58亿元。
到潼关,来一场走心之旅吧!让我们在诗情画意中感受潼关的山川险要、山河壮美,体验古战场上的金戈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