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拔牙想拔就拔?不,“药”告诉医生

创作时间:
2025-03-18 03:08:2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拔牙想拔就拔?不,“药”告诉医生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zjsmyy.com/Home/info/11489

拔牙,是最常见的口腔治疗措施之一,同时也是一项有创的操作手术,口腔医生会在手术前询问相关病史。“虽然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未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液病、肝病、肾病等是不能进行拔牙手术的,但是,特别对于中老年朋友并不知道长期服用一些药物也不能拔牙。”口腔科医生表示,如果没有告知医生或者隐瞒了相关用药史,而轻易拔牙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经浙江省中医院口腔科医生口内牙齿及CBCT影像学检查,发现右下磨牙残根慢性炎症,难以保留再治疗价值,并经神经内科会诊评估,暂停抗凝血药1周后,进行相关血液学检查评估。日前,刘阿婆在该院口腔科顺利完成病灶牙拔除手术。

长期使用抗凝血药物

抗凝血药物主要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防治,常见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华法林、氯吡格雷、肝素、还有新型的抗凝血药物有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

长期服用抗凝血药,抑制了凝血功能,导致拔牙手术中牙槽骨及牙龈的出血难以止住,严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长期使用双磷酸盐类药物

双磷酸盐类药物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恶性肿瘤抗骨转移的药物。常见的药物包括:阿仑膦酸钠、奈立膦酸钠、奥帕膦酸钠、利塞膦酸钠、伊班膦酸钠、唑来膦酸等,还有其他类似药物如抗骨吸收药物的地舒单抗、抗肿瘤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等。

长期使用双磷酸盐类药物,抑制了破骨细胞功能,破坏血管生成能力,影响骨的血流与正常循环,造成血循环不足,导致在拔牙等手术后受损的骨骼和黏膜不能得到及时修复,诱发药物性颌骨坏死。常出现受累区域牙齿疼痛、松动和脱落,患处疼痛、肿胀、颌骨外露、局部感染化脓、皮肤或口腔黏膜窦道形成,感觉异常(例如麻木或沉重感)甚至发生颌骨病理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表明静脉注射比口服用药出现颌骨坏死的风险更高。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

免疫抑制剂类药物主要用于防止器官移植,骨髓移植等排斥反应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难治性肾病综合症等)的治疗。常见的药物包括环孢素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泼尼松,强的松等)。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导致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受到抑制,拔牙后可能产生术后出血,感染以及拔牙创口愈合困难等。

拔牙术是一个小手术,通常情况下并不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但是关键手术前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疾病史、使用药物史,并做好相关检查评估,尽可能地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因为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

本文作者

王伯良 口腔科主治医师
擅长:颌面部骨折的诊治,各种唾液腺疾病的诊治,复杂智齿拔除及牙槽外科手术。
门诊时间可关注浙江省中医院公众号和健康台州APP

本文审核专家

梅雪芬 口腔科副主任(主持) 副主任医师
擅长:牙列缺损缺失的各种修复:烤瓷牙修复、种植牙修复、活动义齿修复,对口腔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拥有丰富的诊治经验。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全天(人民路院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