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全国“多彩民居”展示!有你的家乡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全国“多彩民居”展示!有你的家乡吗?

引用
1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n/2025-01-18/detail-inefixhh5908047.d.html

中国各地的民居建筑,不仅是人们居住的空间,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从北京的四合院到山西的晋商大院,从江南的水乡民居到福建的土楼,每一种民居都承载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记忆。

京派建筑:对称美学 庄重典雅

京派建筑,又称北方官式建筑,是北京作为古都的标志性建筑。京派建筑布局讲究中轴线对称,主要建筑物沿中轴线对称布置,形成稳定、庄重的格局。建筑色彩多为红墙黄瓦,形态多表现为斗拱飞檐,注重雕刻和彩绘技艺,以庄重、典雅、富丽堂皇为主要特点。

京派建筑以历经700余年演变的四合院为主要特色,由四面房屋围合起一个庭院,即为四合院的基本单元,称为一进院,依次类推可得两进四合院、三进四合院等。北京大型四合院多达七进、九进院落,除中路主院,还有两侧东西跨院,可谓“深宅大院”。

作为一种建筑形式,四合院还体现着文化的传承。从内部装饰来看,影壁、砖墙、门框等细节之处常可见牡丹、猫蝶、松鹤、双鱼等图案,展示着中国传统民俗;从居住布局上来看,层层递进的院落空间与不同起居场所的约定俗成,体现了我国儒家礼制中“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宗法观念。

推荐游览地点:

爨底下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依山而建,现存500间、70余套明清时期的四合院民居,基本由正房、倒座和左右厢房围合而成,部分设有耳房、罩房,主要分为山地四合院、双店式四合院及店铺式四合院。其中的广亮院,为前后两进的院子,前院有东、中、西三跨,构成一个大四合院,共有房间45间。

晋派建筑:粗犷简洁 稳重古朴

晋派建筑是从山西起源,后发展至陕西、甘肃、宁夏及青海等地的中国传统建筑。晋派民居建筑或古朴典雅、或粗犷简洁,可大致分为山西的晋商宅院和西北地区的窑洞两类。

晋商大院多建于明清时期,规模宏大,由多个院落相互连接而成,内部斗拱飞檐、粉饰金装,深藏木雕、砖雕、石雕等古代匠人们的精湛工艺,彰显着晋商的文化追求与审美观念,外部建有高大围墙,具备防御功能。

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形式,与黄土高原气候干旱且缺乏木材的自然特性相匹配。根据不同地貌环境,窑洞可分为靠崖式窑洞、独立式窑洞和下沉式窑洞三种形式。其中,下沉式窑洞即为地坑院,是窑洞中最为独特的一种,在相对平坦开阔的黄土地面向下挖掘出方形大坑形成院落,再沿院落四壁开挖出以供居住的窑洞。目前,“地坑院营造技艺”已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推荐游览地点: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外观封闭。在砖雕、木雕、石雕等用材与细节上十分考究,在简洁的外观中呈现出雄浑的气势。

陕州地坑院: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由22座相互打通的地坑院组成,房屋布局与北京四合院类似,院子中央种有树木,并在地面的天井四周砌上半米高的“拦马墙”,以引起行人注意并防止跌落。

苏派建筑:园林布局 径通幽韵

苏派建筑,是江浙一带的建筑,是南北方建筑的集大成者,以园林式布局为主要特征,讲究山环水绕、藏而不露,追求结构的曲折幽深。从脊角高翘的屋顶,到江南风韵的走马楼、砖雕门楼、过街楼,处处体现出清淡雅素的艺术特色,彰显着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苏州传统民居聚落多沿河而建,可分为“一河两街”“一河一街”“有河无街”等形式,孕育出一幅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民居生活图景。

推荐游览地点:

同里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古镇建筑多垂直于河道与街巷,前门与街巷相连,后门与河道相接,形成面阔较窄而进深较长的民居排列方式,充满江南水乡小镇韵味。

徽派建筑:白墙黑瓦 依山傍水

徽派建筑,是古徽州地区(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及皖浙赣三省交界的泛徽地区最为典型的民居建筑。徽派建筑往往尊重自然山水,利用周易、堪舆等知识,对古村落的选址、地貌、水流风向等有周到的考虑,故多依山傍水而建。徽派建筑又有院落群居特性,形成紧密相接的高院深墙,更凭借白墙黑瓦的主色调,在自然山水中构成和谐统一的理想画卷。

徽派建筑的另一迷人之处,在于徽州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技艺精湛,于细节之处起到点睛之笔,与徽州三绝(民居、祠堂、牌坊)一脉相承。

推荐游览地点:

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建筑风格典雅古朴,主要特点为青砖白瓦马头墙,高低错落有致,房舍鳞次栉比,有南湖书院、承志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建筑。

篁岭: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是一座崖上古村,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阶梯状错落分布。村内有五桂堂、竹山书院、树和堂等徽派建筑可参观。建筑风格自然古朴、隐僻典雅。

川派建筑:干栏建筑 依山傍水

川派建筑,主要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受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等多种地貌类型影响,通常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多为干栏式、半干栏式建筑,展现了传统的“天人合一”环境观。同时,川派建筑受多民族聚居影响,还融合了不同少数民族智慧,形成傣族竹楼、侗族鼓楼、吊脚楼等更为具体的表现形式。

推荐游览地点:

柳江古镇: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古镇保持原始穿木斗拱的建筑特色,一座座吊脚楼以木桩或石板为支撑,沿河排列,高低错落。

闽派建筑:夯土砖石 方圆民居

闽派建筑,是流行于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其中,客家土楼是最为鲜明的代表。“土楼”这一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不仅具备高度的居住舒适性和防御功能,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客家土楼最常见的类型有圆楼、方楼、五凤楼、宫殿式楼等。

红砖古厝也是闽南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厝”在闽南语中代表房子,红砖古厝即指用红砖建造的房屋。在建筑形式上,因其殿宇形式,也被称作“皇宫起”。主要特征为前埕后厝,坐北朝南,三或五开间加双互厝,红砖白石墙体,硬山式屋顶与双桥燕尾脊,同时具备良好的隔热性能,适宜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

推荐游览地点:

永定土楼群: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有“土楼王”承启楼、府第式土楼福裕楼、宫殿式结构的方形大土楼奎聚楼,以及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衍香楼、振福楼等。

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官桥镇漳州寮,是典型的闽南大厝,有德棣厝、德典厝、世佑厝等宅第。整体建筑群统一采用青石墙角、红砖墙身,以及红瓦顶与燕尾脊。

海派建筑:中西合璧 兼容并蓄

海派建筑,即在中国建筑文化基础上融入地域性文化,并吸收外来先进建筑文化所形成的一种建筑风格。其形成与发展和上海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环境密不可分,注重建筑的开放性和现代感,采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以中西合璧的风格为主。海派建筑的主要建筑形式有石库门、公寓、花园洋房和别墅等。

推荐游览地点:

张园:位于上海市静安区茂名北路188弄。张园里弄建筑包括石库门里弄住宅、新式里弄住宅、里弄公馆以及花园住宅四大类,石库门住宅是其中最多的住宅类型,有三堂两厢五开间的大宅,也有像沿茂名路一侧的联排石库门住宅。

粤派建筑:轻巧通透 清新明快

粤派建筑,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派系之一,注重雕刻和装饰,建筑造型独特多样。融合中西元素,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特点,塑造轻巧通透、清新明快的建筑形象。典型的建筑形式有西关大屋、骑楼与祠堂、书院等。

民居以西关大屋为主要代表,体现着广东地区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身份。西关大屋多采用青砖石脚、高大正门、水磨青砖墙等建筑材料和工艺,内部布局合理,装饰豪华。而骑楼作为粤派建筑中典型的舶来品,主要沿街而建,既方便行人遮阳避雨,又增加空间利用率。

推荐游览地点:

陈家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以聚贤堂为中心,整体布局左右对称,共九厅六院。以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和彩绘为代表的“岭南七绝”工艺,在其建筑装饰上得到酣畅淋漓的展现。

骑楼老街:位于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包括得胜沙路、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解放路、长堤路等古老街巷,共有骑楼建筑600多栋。从街道和建筑平面的布局来看,属前街后院、前街后宅、下店上宅,是传统的里坊式建筑。骑楼的柱子、墙面造型、腰线以及墙体上的彩塑花卉图案等,既展现了南洋风情,又融入了海南当地人文特色。

民居,是地理环境的折射,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独具魅力的一部分,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勤劳与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多姿多彩的中华民居之中,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只要身在其中,依旧能感受到中国人家人共话、灯火可亲的温暖氛围和烟火气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