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首个父亲节: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记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首个父亲节: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记忆

引用
搜狐
10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473091641_120920572
2.
https://zhuanlan.zhihu.com/p/637298750
3.
https://www.sohu.com/a/558738270_120258424
4.
http://news.cctv.com/history/20090622/104749.shtml
5.
https://www.sohu.com/a/473029924_486911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8%B6%E8%A6%AA%E7%AF%80
7.
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06-18/1739500.shtml
8.
https://www.cehuashuwang.com/zhutibanhui/article_208580.html
9.
http://m.fanmishu.cn/fangan/3837.html
10.
https://www.macaufzb.com/nd.jsp?id=669

1945年8月8日,上海。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曙光中,一场特殊的庆祝活动在上海悄然兴起——中国首个父亲节。

这场活动的发起者是十位上海名流,其中包括颜惠庆、袁希濂、陈青士、梅兰芳等。他们通过上海《申报》发表《八八父亲节缘起》,呼吁设立父亲节以纪念那些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父亲们。选择8月8日,不仅因为“八八”与“爸爸”谐音,更因为两个“八”字连缀起来形似“父”字,寓意深远。

在《申报》的倡议下,上海市民积极响应。父亲节当天,人们佩戴鲜花以示纪念:父亲健在者佩戴红花,父亲已故者佩戴白花。这一传统源自古代的“丁忧”制度,以红白两色区分喜丧,体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的孝道文化。

随着抗战胜利,父亲节的影响不断扩大。1946年,吴稚晖、李石曾、潘公展、杜月笙等上海名流联名请愿,国民政府正式将8月8日定为全国性的父亲节。此后两年间,上海的庆祝活动日益丰富:青年会礼堂举办庆祝会,现场演唱《父亲颂》;商家推出节日促销,如墨膏厂发起“父亲节书法竞赛”;媒体开辟父亲节专刊,举办征文活动等。

然而,父亲节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在南北城市间呈现出明显的“南热北冷”态势。据天津《益世报》报道,北方城市对父亲节的反应相对冷淡,几乎没有见诸报端的庆祝活动。这种差异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也体现了传统孝道文化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表达。

从1946年到1948年,“八八父亲节”作为中国法定节日之一,承载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的孝道文化。然而,由于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传统观念中父亲角色的权威性,父亲节的推广效果并不理想。在那个年代,人们更习惯于将对父亲的爱深藏心底,而非通过节日庆典来表达。

随着时间的推移,8月8日的父亲节逐渐被6月第三个星期日的“国际父亲节”所取代。但中国首个父亲节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却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节日,更是一段承载着民族记忆、家庭温情和文化传承的历史见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